【商報時評】加強檢測 嚴防輸入

2020-07-10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香港疫情反彈,隨着近日本地感染個案呈數十倍快速增長,香港遭遇「第三波疫情」。從數據看,7月7日新增9宗本地感染,8日新增19宗,昨日再新增34宗。本地感染病例現已成為新增確診的主要來源,顯示香港出現大規模社區爆發和群組感染。港府和市民須引起高度重視,持續強化防護,有關當局更應反思檢討,切實堵住防疫漏洞,尤其需要加強病毒檢測和嚴防境外輸入,防止疫情進一步擴大蔓延。

  疫情防控中,本地社區感染和群組爆發顯然比境外輸入更嚴重、複雜,因境外輸入可及時找到傳播源,但本地感染要尋找傳播源則困難許多,這就需要當局加大病毒檢測,才能盡快鎖定傳播源頭,否則社區感染會在不知不覺間蔓延。參考內地及海外疫情防控做得好的國家,都是採用大規模檢測快速找出病毒攜帶者及追蹤病毒源。上月北京新發地疫情防控經驗值得港府參考借鑒。新發地市場出現感染患者後立即休市,當局即刻對市場所有8000多名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並集中隔離觀察,此外,市場附近11個居民小區隨即採取封閉管理並集中進行病毒檢測,所有到訪過新發地或與新發地人員接觸過的人群亦都接受病毒檢測。最終,北京檢測了近1100萬人,如此大規模、全民式的檢測力度幫助當局快速控制住了疫情,同時亦避免疫情影響、蔓延至市區其他地方。

  相比於北京的1100萬檢測量,平均每日可檢測50萬人,香港檢測力度明顯不足,甚至比不上澳門。港府除了要對近期群組感染爆發地如安老院舍、茶餐廳、學校和公共交通司機進行全面檢測篩查,亦須加強對其他高風險聚集地人員檢測,乃至擴至全民範圍,因為本地傳播已出現,還有多宗確診未找到感染源,不排除社區已出現許多感染患者或隱形患者。當然,要加強檢測力度和範圍,需增多檢測人手和試劑。現時香港主要採用國外試劑,這既制約了供應量,也導致檢測成本費用高昂。相較於內地只約100元人民幣的檢測費,甚至澳門檢測費也只需180澳門幣(且澳門市民首次檢測可豁免費用),香港1000多港幣的檢測費實屬「離地天價」。要想快速擴大檢測量,當局必須降低檢測費用和成本,這也會吸引更多市民自主檢測。至少不要局限只進口國外試劑,採用內地物美價廉的試劑既可快速增加供應量,亦可降低檢測成本。

  不僅檢測方面存明顯不足,港府在境外輸入管控及隔離政策上亦存漏洞。現時境外到港人員都必須統一接受病毒檢測,卻沒有集中隔離觀察,許多持香港身份證或在香港有住所的居民回港後可以自行居家隔離,他們分散到香港各地、流入各個社區造成了很大隱患,因為不排除其會在隔離14天或之後才發病。且此前還有部分群體如機組人員或貨櫃船船員可以豁免檢疫,這都是病毒傳染隱患所在。因此,港府必須補上關口防疫漏洞,應採取境外抵港人員統一集中隔離政策。唯有嚴防境外輸入流入社區,同時切斷本地傳播鏈,香港才能真的「守得住」,也才有底氣談恢復經濟活動。

[责任编辑:郭玉桔]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