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自救還是救人 曾老師的糾結

2017-05-27
来源:香港商报

  童以芙

  登珠峰的曾老師,一路歷盡艱辛,見過尸體,也見到有人坐在地上,一邊「眼碌碌」望着她,一邊喘氣,明顯是缺氧。但是,曾老師想到的是,不能給他氧氣,不然自己就會死。有人質疑,如此見死不救,會否於心有愧?作為老師的她,又如何向學生講述這段經歷?日后能否忘記那人的眼神?能否繼續教書?

  先自救才能救人

  不過,也有人認為,要救那人,自己就會死,不救是殘酷的決定,怪不得曾老師。而且,先自救才能救人,這是遇到危險時的原則。遇到意外,第一件事要做的是保存自己的性命,而不是救這人救那人,到頭來可能齊齊喪命。飛機上也有一份《安全守則》,其中說,遇到事故時,有孩子的大人,應先穿好救生衣,然后才給孩子穿上。這好像違背了平時我們認為的大人要很偉大,一切都以孩子為先的觀念。然而,想深一層,這其實是理性的選擇,因為大人穿衣較快,穿好后可照顧孩子,反過來,辛苦地為孩子穿好救生衣后,卻會分分鐘不能自救。大人是照顧者,孩子是被照顧的,孩子沒了大人,也很難生存,但大人沒了孩子,依然可以堅強地生存下去。

  在思考曾老師面對的難題時,我想到另一個例子:一個遇上意外的人,身體受傷,但救援人員趕來時,他卻要求先救其他人才救自己。這種危難中以別人為先的表現確實很令人感動,也值得敬佩。不過,須注意,救人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別的救援人員,若是他自己要救人,恐怕必先有自救的能力,才能救別人。另外,他希望先救別人,也應考慮救援的緩急先后,如果他受的傷不重,先救那些傷重的人是明智的,但若相反的話,就應先救他。若果別人傷勢和他一樣重,他要求先救別人,那是一種舍己。然而,求存是出於本能的需要,遇到危難,希望自己首先脫險也不是一件可恥的事,尤其是當救護人員已經走到你跟前要救你,而不是你置他人於不顧,這樣接受救援豈不理所應當?反過來說,要求先救他人才顯得有點違反天性,尤其是如果那人跟自己是不相干的人。一切本乎情,先愛自己,才推己及人,愛人如己,這是較為合乎天性的。

  爭議聲中學做人道理

  曾老師在攀登珠峰途中,見死不救,相信內心必然很糾結,這是人之常情。不過,登頂是件艱辛的事,她當時只能吸着自己的氧氣,照顧好自己,根本無暇他顧,這一切,在她踏上征途前,必定已經很清楚。登珠峰的人,都如戰場上的士兵,一切以攻頂為務。而且,我們日常生活中,豈不也是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他人?

  人生旅途是孤獨的,必須負好自己的軛,才能生存下去,并不能指望別人的幫忙。若果要靠別人幫忙,不能自立,終將活不下去。另一方面,若終日只知幫助別人,而犧牲自己,到頭來也可能令自己的生活一團糟。尋求幫助時,必先尋求自立。幫助別人,也要自己有餘力。

  其實,曾老師攀珠峰的經歷是不凡的,當中的甜酸苦辣,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她的壯舉,也惹人爭議,有赞美有抨擊。有了這番經歷,正好可以教導學生,讓他們知道當中的掙扎取舍,從而獲得启發,學到做人的道理。為此,我還是贊成她繼續當老師的。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