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筆者今年提交的其中一份政協提案,題目是:「中資搶港住宅地,易惹民怨應管制」。事關近年中資財團積極參與香港的房地產投資,加入競拍住宅用地,且出手越來越令人咋舌,已開始引起港人議論。根據統計,特區政府去年共批出32幅地皮,涉394萬平方尺,賣地收入高達847.54億元,創歷年新高。值得留意的是,賣出的地皮,逾半由中資財團投得,且出價最為進取,屢創「新地王」。
早前一家國際顧問公司公布的「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406個城市中,香港連續7年樓價冠絕全球,以港人平均收入計,要不吃不喝18年,才能買到一個約500平方尺價值542萬元(港元計,下同)的單位。
推高樓價易引發民怨
「樓價高,租金貴,置業難」,已成為香港民生最大怨氣的主因,亦常被政客利用來攻擊特區政府的藉口,以此煽動年輕人「仇富」、「仇商」和「仇政府」,破壞社會的和諧。在這情况下,無論誰把香港樓價再推高,都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特別是涉及內地的資金,有些政客必然會乘機煽風點火,挑動兩地矛盾,為中央和特區政府制造麻煩。
看近一年來最為矚目的賣地紀錄:五礦地產去年8月以每尺樓面地價7068港元,投得油塘崇信街地皮,創下當時東九龍每尺地價新高;該紀錄只維持了三個月便被打破,因去年11月初,海航集團旗下香港海島建設地產以逾88.37億元,拍得啟德發展區第1K區3號地盤住宅地,每尺樓面地價為1.35萬元,較估值上限高近九成;之后,海航再三度出手,以樓面尺價1.3萬至1.36萬的高價連奪毗鄰三幅地皮;此外,鴨昪洲一地皮在今年2月下旬又由兩中資財團攜手投得,樓面尺價更達2.2萬元,不僅破盡以往紀錄,且比起同區的海怡半島平均樓價還要高出三成以上。
地皮價錢高過同區樓價,等於「麵粉貴過麵包」,這現象是否合理?難怪特首梁振英在其任內最后一份施政報告中也特別指出:「在成本方面來說,樓價高和租金貴并不是由於建築費高,而是由於地價貴。香港絕大部分家庭負擔得起建築費,只是負擔不起高昂的地價。」他表示,過去4年,特區政府多次采取措施,成功遏抑外來需求、投資需求和炒賣需求,但「上車難」的問題仍然未解決。他強調說:「香港樓價高、租金貴,形成巨大的生活壓力,是嚴峻的民生問題。」
中資活動須顧全大局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而且是全球營商環境最自由的地方,對任何外來投資都是歡迎的。但中資大舉擠入香港房地產,冲擊原有的市場生態,使地價不理性地被推高,容易引起民怨,激化社會矛盾,對香港繁榮穩定帶來不利的因素,增加特區政府的管治難度,不能漠視。
筆者在提案中提出兩點建議:
一、中央政府應制訂政策,嚴格管制中資(包括國企和民企)參與香港發展房地產項目,尤其避免涉及民眾的「住屋」問題。因為香港的樓價在十餘年間累計飆升近370%,房租在2015年前后攀升至家庭收入的45%左右,若再上漲半成左右,將達至各界普遍認同的極限。如中資這個時候仍繼續高價買地,無可避免會負上「推高樓價」的罪名,一旦引發民憤,將會對兩地關系造成傷害。
二、中央政府同時要提醒中資企業慎防「盲搶地」的風險。中資企業如續在港超高價「盲搶地」,除了會助長樓市炒風,也會影響香港的整體樓市穩定,增加泡沫。須知道樓市和金融市場關系密切,萬一泡沫爆破,將會帶來難以承受的金融風險,屆時中資企業不僅本身會蒙受巨大經濟損失,更會成為被埋怨的「罪魁」。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成不成功,在於能否保持社會的繁榮穩定。
繁榮穩定建基於經濟是否可以持續發展,讓民眾安居樂業。因此,中資在香港的活動,必須顧全大局,對香港不利的就要避免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