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泠印社春季拍賣會6月27日傍晚在杭州落幕,總成交額9.2億元,總成交率88.52%,3個專場實現100%成交,拿到了業內俗稱的“白手套”。此次首推的“張充和和昆曲”暨中國首屆戲曲藝術專場包括了多位戲曲家的信劄手稿,特別是張充和去年去世後留下的昆曲文獻和書畫作品,該專場共有216件拍品,成交率為97.69%,成交額為2755.3萬元。其中,張充和手跡中最高價的一件,是她手抄的昆曲工尺譜《長生殿?驚變》,成交價59.8萬元。
戲服曾由張充和親自設計
本次拍賣專場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張充和遺物與昆曲專題,由張充和家屬及學生友情提供,呈獻張充和晚年從未公開的最後珍藏,涵蓋諸多不可多得的昆曲文獻。
在此次第一部分的拍品中,有張充和親自設計和使用昆曲戲服一批,附原裝布袱,為張充和學生、海外昆曲社社長陳安娜舊藏;有抗戰期間張充和避難昆明時手抄宋詞三首,時在1938至1941年間,上有張氏本人所錄工尺譜,是難得一見的張充和早年手稿;有張充和昆曲《斷橋》身段稿十一頁,詳細描繪和闡釋該曲中演員的身段,當為張氏授課之教材,非常少見,並附張充和上款信封一枚,上有張充和自書“斷橋身段”四字;有張充和臨羅聘梅花,因其丈夫傅漢思六十大壽而作,是張充和送給丈夫的特殊的生日禮物,曾懸掛於張家多年,是二人婚後琴瑟和諧生活的重要見證。
此外,拍品中還有張充和自用印章、自書藏印目及收藏古墨一批,計有趙穆刻“半舫”印、王福庵為顧傳玠刻“時雨珍藏”印、楊振聲致張充和結婚禮物乾隆五色八卦墨、“大吉祥”印,以及曹素功墨等古墨二函,為張氏積累多年所得,體現了其文化生涯中的一個重要側面。其中,張充和書自藏印章目,其中部分印章,如吳昌碩、楊澥所刻者,數年前又張氏委託在本公司拍出。今所獻拍幾種,如趙穆刻半舫印,為張充和收藏之古印,亦為張氏最常使用的著名閒章之一。據介紹,張充和因藏有此印,兼書房不大,適如半舫,遂以半舫命名其齋。而乾隆十色八卦墨為1948 年張充和、傅漢思結婚時,楊振聲送給他們的結婚禮物,是張氏最為珍視的三件結婚禮物之一,以至於珍藏多年,從未使用。楊振聲為張充和同道、領導。抗戰中,張充和曾和楊振聲一家一同避難。
本次拍賣專場的第二部分則為戲曲藝術專題。包括古今昆曲、京劇、越劇等戲曲家信劄、手稿、照片,以及著名書畫家題贈戲曲家的書畫作品等。主要拍品有難得一見的清代戲曲大家孔尚任的書法墨蹟;沈從文為張充和所作的草書《鬱林詩草》;杜月笙《杜家祠堂落成招待北平各名劇家合影原片》,此照包括眾多京劇名家,“四大名旦”、“四大須生”等全都登場,極一時之勝,是杜月笙一生最輝煌時刻的見證。
籌集昆曲基金啟動款
張充和16歲從安徽老家到蘇州後開始學習昆曲,2014年5月在她101歲生日宴會上,她和曲友一起唱昆曲,其昆曲生涯長達80多年。張充和在耶魯大學任教期間,有一批研究生跟著她學昆曲,有中國人,也有不少美國人。她有時也和陳安娜一起外出演出。
1988年,旅居美國的昆曲愛好者在紐約成立海外昆曲社,陳安娜擔任社長,張充和則擔任藝術顧問。成立20多年來,昆曲社一直為在美國研習、保存、傳揚昆曲做著積極的貢獻。多年來,海外昆曲社的活動經費多來自曲友們的奉獻,但經費不足一直是昆曲社面臨的問題。這一次,為籌集“張充和昆曲基金”的啟動款,陳安娜將張充和送給她的書法、戲服、詩稿等悉數捐獻,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白謙慎教授也捐獻了自己收藏的張充和手稿和自己的兩件作品。
開拍前就有傳言,有人希望能夠包下整個專場,還有許多港臺文化人和藏家專程趕來,希望能競得一件張充和的手跡。第一件張充和手跡——書匾《度曲園》從兩萬元快速競價到18萬時,全場迎來第一個小高潮。陳安娜忍不住起身拍照,這件作品的最後成交價為20.7萬元。而全場最高價的一件作品,是楊振聲贈、張充和藏清乾隆十色八卦墨,以1.8萬起拍60萬落槌,加傭金成交價為69萬元。張充和手跡中最高價的一件,是她手抄的昆曲工尺譜《長生殿?驚變》,成交價59.8萬元。
對於安坐於台下的陳安娜而言,現場大屏上出現的一件又一件作品,是她和張充和老師48年間的回憶。記得在預展講座的最後,她說:“不要因為時代的不同,把我們最好的東西丟掉了,昆曲是人類的文化遺產而不只是藝術,我們一定要把它當作人類遺產來好好珍惜它。無論我們的物質、科技怎樣發展,文化是溫暖我們精神的食糧,不要忘記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