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23

供給側改革與降成本

2016-02-23
来源:香港商報

  改革開放首3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都是依賴投資及出口,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及大量的過剩勞動力,推動30年來的高速經濟增長。但近幾年,行之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開始出現問題,本來每年10%的高速經濟增長不再,到2015年,中國年經濟增長放慢到6.9%,而過去依重投資的經濟增長模式,構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及資源錯配。

  降低營商成本促增長

  為解決現時中國面對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刺激經濟增長,習近平主席提出供給側改革,以降低營商成本,刺激經濟增長。供給側改革是20世紀兩位英美保守派殿堂級領導人提出的經濟改革方法。列根從1981至1989任美國總統,任內提出他保守派的經濟理念,以減稅方法來刺激經濟增長,他任內美國經濟增長3.44%。

  中國過去30年過度固定資產投資,令到國營企業占經濟比例過高,窒息私人企業發展。自21世紀以來,國家主導的經濟發展,令到企業負擔愈來愈高。自2007年以來,國家經濟發展的口號是騰籠換鳥,工資每年增加15%,8年內工資升3倍。除工資外,其他的附加開支也大幅增加。這就是通稱的五保一金,它們加起來約為工資的50%,因此對企業是一個龐大負擔。

  出口制造業直接受影響

  工資上升,徵費增加,及成本上升,對出口制造業的影響是立竿見影。過去幾年出口主導的珠江三角洲,出口制造業的就業人數大幅下降。香港上市的裕元集團(551),母企寶源集團是全球最大運動鞋生產商,其最高峰在內地有40萬員工,但隨著內地工資及徵費大幅上升,寶源集團員工已經大幅減一半。而香港上市的飛達控股(1100),作為內地最大的運動帽生產商,其一半生產已經搬到勞工成本少過一半的孟加拉。

  從裕元集團及飛達控股面對的問題,可以見到經營成本上升,對制造業構成的負面影響。因此國家要降低企業的營運成本,讓出口制造業留在中國,必須減少國家在工資、成本和稅務上的政策干預,及盡量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

  (逢周二刊出)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