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7

歐洲“三駕馬車”能否震懾IS?

2015-12-08
来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法德英聯手反恐 歐洲“三駕馬車”能否震懾IS?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英國倫敦東部一地鐵站5日晚發生一起持刀傷人事件。據目擊者稱,行凶者在被警察制服前高喊“這是為了敘利亞”。當天,英格蘭中西部地區警局一名官員還向路透社表示,已有400多名極端分子“被交付發動攻擊的任務”,從“伊斯蘭國”(IS)返回英國。

  法國巴黎恐襲事件過去近一個月,“伊斯蘭國”恐怖主義的陰霾依然彌漫在歐洲上空,久驅不散。日前,英、德兩國議會相繼投票通過,同意兩國參與打擊“伊斯蘭國”行動,向盟友法國提供支持。歐洲“三駕馬車”共同出馬,能否震懾日益猖獗的“伊斯蘭國”?

  盟友做出行動支持

  當地時間12月4日,法國總統奧朗德登上正在敘利亞附近地中海海域執行打擊“伊斯蘭國”任務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為參戰士兵鼓舞士氣,並宣布在未來幾天,“戴高樂”號將抵達海灣地區。

  自上月法國巴黎遭受“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發動的恐怖襲擊以來,法國一面加大對“伊斯蘭國”的打擊力度,另一面則致力於聯絡國際社會,希望結成聯盟,合力打擊“伊斯蘭國”。

  作為盟友,又與法國“唇齒相依”,德國和英國會作何反應?這一直為國際社會所關注。近日,兩國終於給出實實在在的行動支持,歐洲“三駕馬車”將在打擊“伊斯蘭國”行動中再次攜手。

  4日,德國聯邦議會投票通過了內閣關於參與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議案。在當天參加投票的598名議員中,445人投贊成票。

  而一向反對軍隊過度介入海外沖突的德國民眾,這次態度似乎也有所緩和。德國《世界報》4日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對政府這一軍事部署表示支持。

  根據計劃,德國將於近日派遣首批聯邦國防軍軍事力量赴土耳其南部的北約軍事基地,派兵總規模為1200人,是二戰之後德國規模最大的海外派兵行動。

  在德國之前,2日英國議會下議院在經曆超過10個小時的馬拉松式辯論後,最終決定授權政府在敘利亞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進行空襲。

  據BBC報道,議會公布結果幾個小時內,英國皇家空軍四架“狂風”式戰機就先後從塞浦路斯的空軍基地起飛,發動了對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目標的首輪攻勢。

  對此,奧朗德表示歡迎。5日,法國總統府發表公報稱,奧朗德當天與卡梅倫通電話,雙方決定在打擊“伊斯蘭國”,尤其是在敘利亞的行動以及情報交流方面加強合作。

  反恐背後的各自盤算

  盡管對於“伊斯蘭國”的存在一直深感焦慮,但歐洲此前在采取軍事打擊方面始終猶疑不決。這一次,英國和德國為何願意出手?

  來自“伊斯蘭國”的安全威脅是直接動因。自上月巴黎恐襲事件之後,“伊斯蘭國”恐怖主義的陰雲蔓延歐洲,作為一根藤上的螞蚱,英、德兩國顯然難以置身事外。

  據報道,在巴黎恐襲之後,“伊斯蘭國”就在社交網絡發文稱,倫敦將是下一個目標。該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視頻更是將矛頭直指英國。而根據德國之聲的報道,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局長漢斯·格奧爾格·馬森早在9月就表示,已有100多名聖戰者從“伊斯蘭國”返回德國,德國“絕對是‘伊斯蘭國’瞄准的一個目標”。

  “目前英德兩國參與打擊‘伊斯蘭國’行動,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也是給盟友法國一個交代。”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

  中國中東學會副秘書長殷罡認為,英德兩國此舉也有履行國際義務之意。11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由法國起草的決議,促請“有能力的會員國”根據國際法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打擊“伊斯蘭國”等組織的恐怖行徑。

  而在外部威脅之外,三國共同采取打擊行動,背後還有關乎各自國內政治需要的考慮。

  “英國正處於‘脫歐’的關鍵時期。明年初,英國就將和歐盟有一個正式談判。如果卡梅倫政府不想‘脫歐’,就需要找到和歐盟深化關系的某種方式。”崔洪建指出,當下支援法國打擊“伊斯蘭國”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英國可以將此作為籌碼,促使歐盟在之後的談判中做出一些讓步。

  法新社則引述學者分析稱,英國希望通過參加空襲行動,挽回在盟友眼中失去的重要性。

  對於深陷難民危機、難民政策又頻受質疑的德國默克爾政府來說,現在為法國打擊“伊斯蘭國”行動提供援助,同樣有助於轉移國內以及歐盟內部反對者的注意力。“默克爾政府可以借此暫時從解決難民問題的困局中脫身,進而為之後較好地推行難民政策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崔洪建說。

  事實上,在6日拉開帷幕的法國首輪地方選舉中,代表左翼社會黨的奧朗德面對法國極右翼勢力的快速上升,也需要通過發揮外交、軍事等手段,在打擊“伊斯蘭國”行動中有所作為,以此提升其國內支持率。

  象征意義多於實際效果

  如今,歐洲“三駕馬車”已經集結,能否給“伊斯蘭國”迎頭一棒?

  殷罡認為,英國、德國加入打擊“伊斯蘭國”行動,影響將更多地集中於政治層面,而非軍事層面。“目前,對‘伊斯蘭國’的空中轟炸力量已經足夠了,關鍵是要配合地面攻勢。”但在這一方面,各方都尚未有相關打算。

  而即使是參與或支持對“伊斯蘭國”的空襲,英、德兩國的加入仍被認為象征意義多於實際效果。

  “英國和德國在法國恐襲發生近一個月後,才做出支持行動的回應,已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兩國在打擊‘伊斯蘭國’的問題上動力不足。”崔洪建指出,兩國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面臨一個尷尬處境,即不打會陷入被動,打了則可能引來報複。而這將影響它們參與行動的程度。

  在2日的英國議會辯論中,就有反對聲音質疑卡梅倫政府:援助法國打擊“伊斯蘭國”,可能取得的成效有限,卻會將英國置於更大的風險之中。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6日也分析稱,隨著英國宣布空襲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本土所面臨的恐襲威脅將越來越嚴重。

  對於長期就海外軍事幹預持謹慎態度的德國來說,擔憂的則更多。

  路透社報道稱,德國這次雖然參與行動,但僅扮演輔助性角色。其派出的6架“旋風”偵察機主要用於從空中對地面進行偵察,沒有攻擊戰鬥能力,另一艘被派出的護衛艦則是為法國航母“戴高樂”號護航。

  “德國的第一步不可能邁得太大。如果這一次就提供攻擊性手段支援,可能會使行動在國內憲法框架內的合法性受到質疑。”崔洪建認為,受曆史因素影響,德國政府這次參與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也將更偏象征意義。

  如今看來,“三駕馬車”當中,只有法國目前為止受到“伊斯蘭國”恐怖襲擊最直接、最嚴重,因而對打擊“伊斯蘭國”的需求最為迫切,行動最為積極。

  “無論是出於道義,還是國內政治的需要,抑或是想繼續保持世界大國的地位,法國現在都希望在推動國際社會聯合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中扮演一個積極角色。”崔洪建指出,但這一角色能否成立也面臨一個難題,即法國能否有效地協調俄羅斯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等根本問題上的分歧。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