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8

華人企業富不過三代? 專家:文化非決定因素

2015-10-16
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電 (陶煌蟒)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日前發文指出華人家族企業壽命短,儒家倫理等因素讓其富不過三代,此觀點引起業界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康榮平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存亡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不是哪一種文化就能決定其成功或失敗。”

  “此篇報道沒有大數據作為支撐,缺乏了研究的嚴肅性”,康榮平指出,華人家族企業歷史悠久,晉商、徽商都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而同仁堂等老字號的存在更是理據充分,他們的發展遠不止三代之久。

  “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私有制改造,許多傳承百年的家族企業逐漸公有化了,而海外的華人企業多處於東南亞,在遭遇過幾次‘排華事件’後,有些便走向沒落。”康榮平表示,家族企業的壯大是以國家扶持為前提的,美國、日本、韓國皆是如此。然而,當年海外給華人家族企業支持的國家少之又少,華人企業幾乎是在屢遭排斥的夾縫中求生存,但他們并沒有選擇逃避。

  康榮平認為,國家的市場有多大,培育出的企業就有多大,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區政局相對穩定,但當地華人企業也因為市場及地區間發展不均衡,難以達到像美國沃頓家族或洛克菲勒家族的發展高度。

  針對《福布斯》周刊發表的此篇文章,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經濟所教授龍登高說,先給結論再提出證據,本就不符合研究的態度。“細數目前還存活的華人家族企業,多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很多企業才剛傳到第二代手中,文章所言‘富不過三代’僅在時間上就站不住腳”。

  華人企業“李錦記”第四代成員李惠民表示,“李錦記”作為家族企業發展百年仍不斷壯大的秘訣,就在“文化的基石”上,即“思利及人”等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家族曾安排第五代成員到北京考察學習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感知中華傳統。”據李惠民介紹,“李錦記”內部的一些規則都有傳統文化的影子,“而如今傳統倫理被外媒批為華人家族企業的絆腳石,這不合理。”

  龍登高解釋說,從經營角度看,海外華人家族企業其實與西方企業本質上沒有區別,祗因內外環境不同表現出差別,排除中間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斷代,出現起伏的規律絕不在文化的根源上。

  從客觀因素看,南洋“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家族受到了政治因素和經濟危機的雙重影響,“印尼糖王”黃仲涵家族的遺產分配并不是平分制,馬來西亞“錫礦大王”陸佑家族第二代繼承人遭遇空難。

  龍登高表示,隨著近幾十年國際及地區環境趨於穩定,許多華商打破國界,重新整合生產要素和資源,其規模必將擴大而走向世界,東南亞的華商就已開始了這種進程。

  康榮平也對華人家族企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中國改革開放後,大量華人企業對中國的投資也讓其發現了新機遇,祗要時間充裕,華人家族企業的發展一定能得到良性循環”。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