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習總訪美,挑選隨訪的商界大佬都什么背景?

2015-09-18
来源:海外網

  隨著昨日習總訪美時間的敲定,這件事已然成為了公眾關注的大新聞。

  今天,美國保爾森基金會宣布,中美企業家將於9月23日在西雅圖進行一場“重量級的對話”。與會者包括15位美國公司首席執行官和15位中國公司首席執行官。同樣,習總也將會出席這次對話會。

  習總訪美,去哪裏、談什么、誰跟著去,自然是各方關注的話題。而這次隨行的15名企業家,名單也很有意思。

  名單

  中方去了15個企業領袖,大多數是所在集團的CEO或者董事長。

  他們是:阿裏巴巴的馬雲、騰訊的馬化騰、百度的李彥宏;中遠集團的馬澤華、中國建築的官慶、中國銀行的田國立、工商銀行的薑建清;萬向集團的魯冠球、聯想集團楊元慶、新奧能源的王玉鎖、雙彙集團的萬隆、伊利集團的潘剛、海爾集團的梁海山;以及,玉皇化工的王金書和天津鋼管集團的李強。

  而參加這場對話會的美方15名企業家,同樣各個是商界大佬。他們執掌的,是通用汽車、亞馬遜、思科、蘋果、霍尼韋爾、杜邦、微軟、陶氏化學、百事、波音、星巴克、IBM等企業。其中,不乏貝索斯、巴菲特、庫克等中國人民都耳熟能詳的名字。

  隨行中國企業家中,馬雲、李彥宏、薑建清、魯冠球等都屬於“熟臉”,經常跟隨習李出訪;而馬化騰、官慶、梁海山、王金書等,則屬於頭次跟習近平出訪。

  身份

  從企業性質來看,此次隨訪的,有國企也有民企。而從企業所涉及的領域來說,互聯網(百度、阿裏、騰訊)、金融(工行、中行)、汽車(萬向)、能源(新奧能源)、糧食(雙彙、伊利)、建築(中建)、化工(玉皇化工)、制造業(天津鋼管)等是這些企業的主要涉及領域。

  當然,有的企業往往涉及多個領域,比如BAT既參與電商,也參與互聯網金融,甚至涉足能源領域。而作為汽車制造企業的萬向集團,前不久剛剛在舊金山與普利茨克家族合作投資價值十億美元的酒店項目。

  為什么會選擇這些企業參與這次高級別對話?在島叔看來,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當然是這些企業在各自的行業都是“排頭兵”,而這些領域在當下的中國也很關鍵。比如“互聯網+”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現代金融體系正在中國逐步形成,而能源、化工、制造業等傳統支柱產業在經濟新常態的情形下正尋找轉型之道。

  而第二點,是可以與此次習總出訪形成“對應互補”。比如在汽車行業,對應萬向集團的有通用汽車;在互聯網領域,對應BAT的,有亞馬遜、蘋果、思科、微軟,對應聯想的有IBM;在金融領域,對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的有伯克希爾·哈撒韋;在食品領域,美國有星巴克、百事;在化工領域,美國有陶氏化學……這些行業和從事領域相對應的中美企業,他們碰在一起很有可能就對應領域展開磋商,甚至達成合作。

  另外,還有最後一個特點,便是入選的中國企業都有豐富的海外投資經曆。除了剛提到的萬向集團收購美國酒店,還有像中遠集團開辟北極航線、爭取希臘港口,中國建築在國際上承包工程(美國洋基體育場火車站項目、巴哈馬大型海島酒店項目、阿聯酋迪拜棕櫚島總督酒店項目)、並購建築公司(例如美國PLAZA建築公司),雙彙集團收購海外食品公司(例如史密斯菲爾德食品)等等。

  這些,都是即將參與戰略對話的中國企業身上具有的標簽。

  慣例

  事實上,讓企業家隨領導人出訪,現在也是一種慣例。從20世紀90年初開始考慮這個問題開始,到現在,不論是國家領導人出訪還是參加博鼇亞洲論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經濟峰會,中方都會組織企業家隨行。

  原因也很簡單,國家想要給企業家走出國門談合作來搭建平台、創造機會。

  雖然出訪要經曆一系列的申請和審核,同時要自負出訪費用,但很顯然,對這樣的機會,企業一向申請踴躍。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率500名企業家訪美;2014年4月,習近平出訪歐洲四國,隨行的經貿代表團人數達200餘人;同年7月,習近平訪問韓國,經濟使團有250人之多。

  從這次來看,領導人每次出訪選擇隨行企業家,也有不同的考慮,其中會體現出思路的變遷。

  變化

  簡要的來個對比。

  2014年,習近平出訪歐洲期間,隨行的企業涵蓋了汽車、金融、能源、醫藥、科技等各個行業。但仔細觀察來看,當時的汽車、能源行業是重點,比如汽車領域就有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華晨董事長祁玉民、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虹等;而能源方面則有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中國海油董事長王宜林。

  而像互聯網的三巨頭BAT,當時卻沒有列入其中。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島叔認為,一個是經濟形勢和產業結構的變化,比如能源和汽車行業從傳統支柱走向面臨轉型調整,而互聯網企業則異軍突起,開始在經濟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而另一方面,從地域差別來講,美國與歐洲的優勢產業不盡相同,屬“因地制宜”。能源、汽車、航空是歐洲的優勢產業。在那一次的出訪中,中歐雙方企業在這些領域簽訂了很多大單。比如在法國期間,中國航空器材集團與空客公司簽百億美元協議,中廣核與法國電力公司簽加強核能合作協議;在德國,戴姆勒股份公司與北汽集團、華晨集團與寶馬集團、大眾集團與上汽集團、一汽集團分別簽署協議;在荷蘭,中糧收購荷蘭農產品公司Nidera51%股權、伊利集團與荷蘭達成了共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合作。

  而對於美國來說,互聯網、電子信息產業是其在全球占據絕對優勢的產業,而中國在這裏領域又異軍突起,因此雙方具有可交談的空間和合作的可能性。

  此外,針對中美即將重點關注的網絡安全與合作問題,互聯網企業作為有所涉及的企業,難免不會談到這一領域的話題。當然,其他領域同樣也有廣闊的合作空間,相信同樣會有所收獲。

  文/桃花島主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