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份公開宣稱將要退休去“當個作家啥”的任志強似乎退休之后比退休前還要忙。身為著名企業家環保組織——本屆阿拉善會長的同時,任志強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公益與慈善之中,他參與并捐款的公益基金多達十數個。13日下午,坐在望京SOHO3Q辦公室的任志強準備跟圈內人士、媒體人聊聊,他剛從一個連續五天、有三十名志愿者參與的植樹活動中歸來,換了更精神發型,說起“植樹”的壯舉,神采飛揚道:“我們種了三四萬棵樹,相較于當地750萬棵樹的總數是有點少,但你數也是數不過來的。”
除了忙于公益慈善之外,任志強退休后干的最多的“私活”恐怕就是幫潘石屹的辦公室短期租賃3Q項目站臺。前不久,還在活動上“掀老底”說3Q租金太貴了的任志強今天大贊SOHO中國[0.36%]找對了方向“深化房地產商的價值鏈,這兒提供咖啡、辦公設備,本來公共空間應該收錢的,沒收。所以融合了很多服務在里頭,對雙方都合適。你想,之前可能我為了用你的辦公室一個小時,要租一個月,現在提供短租服務就合適多了。”
當然,與此同時,他還是“吐槽”了“小潘”幾句:“潘石屹當然還是做房地產,要不然他還能做什么?其他都不會啊。”
這次,“任大炮”一反常態回避了對當前房地產市場及政策形勢預判的問題。倒是對互聯網聊得比較多,總有“羊毛出在豬身上,得牛付錢”,“馬云就是因為懶,現在才這么成功”等經典之語冒出。
他犀利專業地為大家解決問題的同時,還不忘“反將一軍”為自己的公益事業站臺“現在公益資金投入到教育上面的已經很多了,但對環保的投入還遠遠不夠,所以希望教育基金能夠多多支持下環保事業。”任志強對一位向自己“求站臺”的教育公益事業的從業者的回答頗令對方無可奈何,“別再過多投入到教育這邊,免得把政府慣壞了。”
房地產商“去房地產化”了還是房地產商嗎
隨著互聯網浪潮的到來,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及企業競爭方式都正在經歷顛覆性的改變,這些改變在房地產這樣高利潤的行業體現的尤為明顯。當原有利潤池遭到壓縮時,傳統房地產商該何去何從?
2015年1月18日,萬達集團對外公布了一份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工作報告,重點闡述了萬達第四次轉型:謀求去房地產化,轉型為服務業企業集團。3月31日,萬科的總部召開2014萬科業績推介會,郁亮利用一個小時與與會媒體溝通交流,態度坦誠、旗幟鮮明。未來十年萬科將著力發展包括新業務與住宅地產并駕齊驅。
兩大房地產大佬的先后表態,核心業務房地產地位的傾斜與弱化似乎正在成為行業轉型的趨勢。
“房地產商‘去房地產化’了還是房地產商嗎?”任志強反問道。在他看來,萬達集團本身便不是以房地產業務為核心的,雖然是靠房地產起家,但主營業務是投資,投資范圍涉及電影、文化、體育等諸多產業。而成立于1984年的萬科在前十年的發展中也都對超市、影視、飲用水等領域有諸多布局,例如萬科出售萬佳超市給香港華潤之后,成就了今天中國最具規模的零售連鎖企業集團之———華潤萬佳。
自1994年開始,萬科開始“做減法”,走上專業化的房地產公司的發展道路,為后來的企業發展方向奠定了戰略基礎。“開始是做加法,現在做減法,然后又做加法。”任志強這樣解讀萬科多年來的轉型之路。那么這樣的競爭策略的轉變是否是當下房地產企業的轉型樣本?
“我不懂什么叫轉型。中國‘一帶一路’算轉型嗎?不算。”任志強表示,“房地產企業除了去拓展業務,做平臺。也可以去縱向深化價值鏈,圍繞房地產的核心業務,去拓展多種服務。例如潘石屹的3Q項目。”
最好的創業想法就是你把別人變懶了
自從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呼吁“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創業創新的浪潮。大學生創業甚至是輟學創業成為了社會輿論討論的熱門話題,而針對這種現象,任志強表示并不能贊同。“大學沒上完,就想著去創業,這是因為比爾蓋茨、UPS老大的例子。但是我覺得中國的大學生還是應該先上完學再考慮創業。因為這些人去創業之前,都想好了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大學不是讓你學什么,而是讓你去找出自己想干什么。”
任志強總結道:企業家有四個責任:承擔財務風險,組織社會各種資源,創造社會價值,推動社會公平。“比如大家要找資金呢?怎么找呢?于是,社會上成立了好多咖啡吧,這就是組織社會資源的一部分。最好的創業想法就是你把別人變懶了。”
任志強指出了最直接的例子:以前的照相機有快門、光圈等很多東西,然后傻瓜照相機出現了;以前膠卷相機還得洗膠卷,然后數碼相機出現了;為什么滴滴打車出現,因為大家懶啊;為什么馬云能成功,還是因為懶啊,恨不得飯都送到嘴邊,所以就去點擊一個網站然后就有人送飯,然后就很多人去點;比爾蓋茨,快遞、電動汽車、無人駕駛飛機都是把別人變懶了!
羊毛出在豬身上,最后是牛付錢
現場有線下服飾零售門店的老板反映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受電商沖擊很大,請教如何求得生存發展。也有物業管理公司表達了虧損的現狀,憂慮于如何改變謀求發展。任志強的支招都是互聯網的制勝法則“羊毛出在豬身上,得牛付錢”。在互聯網強烈的網絡效應下,單一走向的價值鏈已經不復存在,付費方與盈利方式也變得多元化、分散化。
關于這一點,任志強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一個公園,一張門票30元,每年一萬人游覽,賺30萬。一個公司用40萬承包了這個公園,公園一分錢不花還賺了10萬。這個公司把門票降價到1塊錢一張,門票便宜了,來了20萬游客。有了20萬流量后,公司找到印刷廠說,1塊錢的門票上你印20萬張廣告,印刷公司支付了20萬。公司又找到廣告公司說我們有20萬流量,你立廣告牌子吧,又賺了20萬。
“雖然這個公司把門票錢減少了,但是還是穩賺了,而且大家都很開心。羊毛出在豬身上,羊沒出現,豬是誰呢?是終端買東西的人。”任志強總結道。經過無數次轉換,每個人都受益。這就是互聯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