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來自博羅的黃姓及黎姓客家人落戶鄰近米埔的米埔隴,後來來了一批海陸豐人,有姓陳、黃、楊、劉等,形成村落,兩族群合力創建天后宮及全港獨有的英雄古廟。米埔隴村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經歷收地做基建,已失去一半人口,只剩下約40戶,近年全村再被納入發展備用地,村落隨時不保,村民希望保村之餘,最重要是他們的信仰象徵即兩間廟宇能夠保留。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逾一甲子歷史的米埔隴村天后宮及英雄古廟。
到米埔隴村兩間廟宇不是易事,並非交通不便,而是找尋入口要花一段時間,在該村敬意花炮會財政楊瑞金帶領下,終於順利到達。這一趟入村路程,正好反映一段收地歷史。
從青山公路新田段(往上水方向)的石湖圍路進入不久,右面就是米埔隴上村的入口。兩廟宇在米埔隴下村,但上村不能通到下村,要在石湖圍路一直走,從新田公路橋墩下面通過,轉入米埔隴路,走幾分鐘轉入左邊小路就是下村,兩廟宇在比人高的圍牆內。
米埔隴村天后宮及英雄古廟位置示意圖
八十年代建公路 村落一分為二
楊瑞金說,村落八十年代中被收的地,就是用來起新田公路,村落就此一分為二。另外同時間有土地收回做備用地,英雄古廟所在地也受影響,備用地後來做停車場,英雄廟於1986年在天后宮毗鄰重建。受土地收回影響的村民約40戶,大多搬往元朗朗屏邨、上水祥華邨。
楊瑞金指村民希望保留兩廟宇,因為它們都是很有歷史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記者 鄭玉君攝
廟宇入口有門樓對聯曰:「天后慈懷龍吟鳳鳴綠水繞青山 英雄豪氣獅吼虎嘯凌雲隴米埔」,點出廟宇神靈與地方的關係。門頂寫着「天德英雄古廟」,代表這裏有天后宮、福德祠及英雄廟。
米埔隴村今年慶祝天后誕筵開四十多圍,約500人參與,較疫情前的千人參加為少。楊瑞金提供圖片
楊說,村民每年都會於農曆三月廿二日慶祝天后誕,於農曆八月十六日慶祝仙師誕,即英雄廟供奉的神祀。依據從前報章報道,兩廟早於1960年已有做戲賀誕,剛慶祝完畢的天后誕已是第六十五屆,即兩廟最遲於五十年代後期興建。
米埔隴上村入口掛有慶祝天后誕的花牌,顯示賀誕已來到第六十五屆。
請36位仙師親臨保佑村民
天后廟的出現,與近海的海陸豐人的天后信仰有關,他們來到米埔隴後,也一併將信仰帶來。
仙師來歷方面,楊稱,早年有村民陳智清是法師,於馬來西亞請仙師回來,共有36位,配合當時流行的36個字花。請回來的仙師都是英雄,保佑村民,廟名英雄廟。
那時生活亦貧困,小孩甚或大人生病了,沒錢看醫生,法師一般請六壬仙師上身寫符,將符化後加水,望符水喝後病除。
楊說,不少村民從小都「契」給天后及仙師,他就是其一。而英雄古廟大門有對聯曰:「英雄義薄蓋雲天 古廟安屹惠海陸」,這裏惠海陸意指古廟惠及人士範圍廣大,包括海上及陸上。
英雄廟供奉的部分仙師神位。
兩族群人士五十年代落戶米埔隴,原因是當時地理環境不錯,全是菜園,住下後可務農為生。查看隴之意思,指通「壟」,意為田間高地。他們同時間亦有養豬、家禽及養牛來耕田。現時在米埔隴上村,仍有米埔隴蔬菜產銷有限責任合作社的建築物存在,當然已停止運作多年。
舞瑞獸及金獅文化逐漸失傳
由七十年前客家人先落戶之後海陸豐人移居,發展至今,後者已佔了村民八成。海陸豐的節慶文化也曾盛行如舞瑞獸。海陸豐有五獸包括大笨象、蓋仔師、馬騮、金獅、瑞麟,楊瑞金說,早年村民曾舞海陸豐麒麟參與元朗十八鄉天后寶誕會景巡遊,亦有舞金獅於三月廿二日晚參拜大樹下天后廟,但因一些緣故兩活動都先後沒有參與。現時村中懂舞這兩獸者已很少,村內的慶祝活動也要找外援幫忙。
天后誕慶祝活動上舞海陸豐麒麟。
他表示,米埔隴祖輩早年來到打拼並建廟保佑村民,延續家鄉文化,信仰至今未變,很有歷史價值,政府既稱要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村民很希望兩廟能夠保留,最理想自是保留鄉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