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鄉俗紀聞】羅氏宗親會建祠設塚弘孝彰義

【鄉俗紀聞】羅氏宗親會建祠設塚弘孝彰義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5-04 09:16:2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近日講書提及客家學,忽有所感,心念前賢,遂趁清明節一訪安有羅香林教授牌位的豫章羅氏宗祠。很多人都知道羅教授的墓地是在龍躍頭崇謙堂墳場,卻不知他另有牌位在祠堂,那是羅氏宗親會的物業,這座建於新界鄉村的非原居民宗祠,不但大座,更是一個大時代的見證。

新界的氏族無論是圍頭和客家,其有能力者,都會在村內興建祠堂,祀奉祖先,數目不下千百,但當中有小量卻非原居民的,而是在上世紀中由一些宗親會出資向鄉民買地建成,八鄉橫台山羅屋村內的豫章羅氏宗祠(按:豫章即今江西南昌,乃羅氏郡望)就是其一。

1.png

宗祠內堂。

兩進三間放逾百先人牌位

祠堂落成於1971年,兩進三間,三合土建,佔地3500平方呎,坐落在大刀屻山腳,羅屋村風水林前,其左與兩間祠堂相連,大者為捷響羅公祠,為當地村民紀念落擔祖處,小者是羅氏家祠,為一批稍晚定居羅屋村的羅氏族人興建,兩者均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1.png

清明春祭,宗親會的負責人一同行禮。左邊持咪喊禮的禮生,為羅屋村居民官興叔,他是一部羅氏歷史的活字典。周樹佳提供圖片

昔日橫台山一帶都是農地,豫章羅氏宗祠拔地而起,高約三層樓,十分矚目,其外形是仿照原在廣州的舊祠堂興建,以讓大批南來香港定居的羅氏宗親作紀念祖先、弘揚孝道之用。

祠內正面神龕有大大小小逾百先人牌位,分列三個祖堂,中堂底座有一塊「豫章羅氏列祖列宗之主位」的龍牌,而神龕頂處,左右中堂則各鑲有一幅古人官服瓷畫像,直望左方是「漢大農令九江郡守勅封豫章郡公諱珠號靈知公像」,他是東江一系羅氏的共祖,其後人以客家人為主;右方是「宋中憲大夫贈吏部上書嶺南世祖諱貴號琴軒公像」,他是西江一系羅氏的共祖,後人遍布廣府各縣。羅貴(1086-1147)就是帶領珠璣巷三十三姓九十七戶南下珠江三角洲開荒的領袖,廣東俗語「唔使問阿貴」的「阿貴」,指的就是他。正中是「始祖凌甫公真像」,他名乘,東周時人,羅氏復國功臣,亦因有此大功,被視為羅氏始祖,居中而列。

見證中西文化合一現象

除了一般的牌位,祠堂右邊走廊牆上特設有紀念信教宗親的宗教堂,羅香林教授的牌位就在其中,這也算是一種香港特有的中西文化合一現象。

2.png

羅香林教授遺像。

豫章羅氏宗祠每年都辦有春秋二祭,宗親定時配祀,隆重肅穆,為每年的重要活動。在祭禮前,一眾鄉親人士會先到後山「豬嫲嶺」三個金塔上香燒衣,原來在1960年,政府因擴闊往流浮山的屏廈路時,發現三個無人認領的金塔,只知姓羅,不具名字,而附近的羅屋村又無羅姓村民,官員正不知如何處置,碰巧有人跟羅氏宗親會相熟,便與之商量能否接手遷葬,其時一眾負責人都認為理所當然,便在橫台山找得壙地安置金塔,自此每年由會方拜祭打理,成為定例。誰說人心不古,如此義行,可又為香港的民間掌故添上正氣一筆了!

2.png

頂圖:豫章羅氏宗祠外貌,相比旁邊的兩間原居民祠堂,額外顯得巨大。

責任編輯:鄭嬋娟 【鄉俗紀聞】羅氏宗親會建祠設塚弘孝彰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