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25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非常歡迎在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資產盤活處置,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綠色金融、可持續經營等方面有專業專長的外資機構來華開展不同形式的全方位合作。同時支持外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上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一定會一如既往,越開越大。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
肖遠企表示,將進一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繼續堅定推進金融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在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歡迎各類外資機構和長期資本來中國展業興業;鼓勵外資金融機構與中資同行在股權管理、產品開發,比如技術以及人才交流培訓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肖遠企介紹,到去年年底,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法人銀行、116家外國及港澳台銀行分行和132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量已經有888家,總資產已達到3.86萬億元。境外保險機構在境內已經設立了67家營業性機構和70家代表處,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4萬億元,「它在境內保險行業市場份額已經到10%,這個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外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和金融市場運行,已經成為中國金融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去年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餘額3.95萬億
2023年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和主要業務平穩增長。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統計與風險監測司負責人劉志清介紹,初步統計,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3.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495億元。不良貸款率1.62%。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為84.2%,保持在較低水平。全年處置不良資產3萬億元,保持處置力度。
劉志清介紹,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17.3萬億元,同比增長9.9%,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負債總額38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人民幣存款新增25.74萬億元,同比少增5101億元。2023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通過債券、股票、股權投資等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融資支持25.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9萬億元;2023年賠款與給付支出1.89萬億元,同比增長21.9%;農業保險為農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4.98萬億元。
風險抵補能力充足。初步統計,2023年商業銀行淨利潤2.38萬億元,同比增長3.24%。貸款損失準備金餘額增加4768億元,撥備覆蓋率為205.1%,持續保持較高水平。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15.1%,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5%。其中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17.6%,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7%。商業銀行槓桿率6.8%,保持穩健水平。保險業償付能力保持充足,2023年末綜合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96.5%和127.8%。其中,財產險公司分別為236.5%和204.3%,人身險公司分別為186.2%和110.3%。
流動性保持較高水平。2023年末,資產規模2000億元以上銀行流動性覆蓋率151.6%,淨穩定資金比例125.5%。資產規模2000億元以下銀行優質流動性資本充足率269.4%。各類機構流動性指標均保持較高水平。銀行資金來源穩定,各項存款佔總負債的比率達到69.2%。2023年,保險公司經營活動淨現金流1.71萬億元。
展望2024年,劉志清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產業基礎、要素稟賦、創新能力等基本面不斷優化,新型城鎮化、綠色轉型等方面將形成發展增量,為銀行業保險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行業發展機遇大於挑戰。銀行業有望持續保持穩健發展勢頭,機構和功能布局更為合理,金融資源配置將進一步優化。過去三年,保險業總資產平均增速達到8.7%,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保險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服務社會經濟大局能力將持續增強,更加有效地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已積累養老金規模超過6萬億元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負責人尹江鰲表示,金融監管總局持續深化商業養老金融改革,引導養老保險機構聚焦主業轉型發展,服務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支持保險機構發揮長期穩健投資、養老風險管理等優勢,不斷擴大商業保險年金供給。目前,已積累養老金規模超過6萬億元,覆蓋近1億人。(記者 張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