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文豹)近年來,許多中醫的科別,在診斷疾病、制訂治療方案時,常常使用西醫對疾病的診斷名稱及某些治療方法,尤其是中醫的骨傷科、正骨科、針灸、推拿,對一些常見的多發病,幾乎都用西醫對疾病的診斷名稱。
在臨床中,只要對診斷、治療有利的,也不必拘泥,借鑒西醫的診斷、病理助以醫治,取得效果,也是可以的。但問題在於借鑒而來的這些西醫理論、病理變化,跟所想治療的某些疾病,有沒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實際的真正作用,這是十分關鍵的,否則這些西醫的理論、診斷與病理,與中醫治病的方法完全毫無關係,好似戴了一頂空殼而華麗的、華而不實的帽子,兩者不符,空虛空洞。
在這次疫情之前,我去參加了一次由骨傷科學會舉辦的膝關節疾病學術講座。一位來自內地的中醫骨傷教授,用了將近半個多小時講解了膝關節因外傷與勞損後出現的某種病症,又是文字講釋,又是投影圖片展示,詳細介紹了整個開刀手術的經過。整個講座完全突出手術的過程與手術的方法與步驟。我聽時就感到疑惑,下面聽的都是中醫骨傷科旳臨床中醫師,他們不是西醫,他們也不會去開刀手術,而且香港業界是有規定的,中醫師是不可以去做這種西醫骨科手術的,那聽後只能作為一種參考知識,對聽者臨床醫技的提高並沒有什麼用,主講的教授在這些中醫師面前,重點講解手術,是否有故意來顯示他會做手術這一說法?中醫西醫二者在醫療技術上互補,這是值得提倡的,但對中醫師講授西醫手術同時,最重要的是告訴大家,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手術,在什麼情況下適合中醫方法治療,這才是重點。
本欄作者的《知識的積累不在於跟隨而在於深入的探求》書法作品。
幾年前,我看到一些報告及書籍,也想藉此一談。某省中醫大學,在對頸椎病的研究中,應用磁力共振(MRI)圖片,介紹頸動脈、椎動脈(上段)進入腦部的MRI各種角度的顯示照片,這些MRI的照片是由國外西醫骨科與血脈神經科醫生研究觀察發表的,對中醫了解血管的分布情況有一定的幫助,看了這些MRI的照片圖,如果是正常的,血管沒有各種畸形或者病理改變。但臨床中醫師最關心的,最需要的是血管正常時、變異時對患者症狀表現是什麼關係,中醫能有什麼最好的治療方法?要想得到這些知識,這些臨床經驗是要通過長期的臨床病例觀察與總結才能得到,這才是最最重要的,決非拿幾張MRI的外國圖片就能說明你的成就。沒有作長期的臨床觀察研究,這些MRI圖片只能說是背影材料,不能作為某些研究成果。中醫學是一門臨床醫學,沒有臨床研究,不結合臨床的話,一切皆空。
近月我看到國內某中醫大學在研究肌肉等組織有關疼痛症時說,國外近期有學者報告說對疼痛出現病理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之論述,以作介紹。由於本人認知不足,我對「特異性」與「非特異性」之說,只能理解是「不清楚」和「不知道」的代名詞,外國人只是玩弄詞句,就是醫學上有許多我們尚未完全把握了解的疾病,症狀眾多、千頭萬緒,時有發作,西醫就給這些症候群的出現,叫作「某某綜合症」,所以「綜合症」一說,實際上,對此症只是一般的了解,還沒有深入的認識。所以「特異性、非特異性」與所謂「綜合症」有「同工異曲」之妙,需要醫學界去深入研究。
中醫學的研究,我認為首先要緊貼臨床實踐,解決臨床問題為目的,不要拿一些西醫技術、西醫知識來「忽悠」中醫,這些知識,只是中醫在研究中的參考材料,中醫學的研究重中之重是如何應用現代醫學技術,緊扣臨床研究,使它融入中醫臨床醫療之中,提高中醫學的臨床醫療水平,這才是最重要的。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