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然今天有人跟你說,九龍城是原屬新界的地方,你可能會猶豫!再說舊時九龍城裏的九龍城寨是個「三不管」的地方,你可能有所聽聞。關於九龍城寨這段神秘歷史,是要追溯到180多年前鴉片戰爭後,英國佔領香港島後的開埠歷史說起。
從「官富場」到「官富巡檢司」
早在宋代以來,在九龍灣東西沿岸設有叫「官富場」的官辦鹽場,並派兵駐守,這時九龍灣一帶地方稱為官富。元朝滅宋後,將「官富場」改為「官富巡司」管治。
「巡司」即「巡檢司」,是古代中國負責縣級以下的地方治安事務,是由職掌緝捕盜賊、盤詰奸偽、警備不虞的巡檢司擔負。
到了明代,根據於1409年成書的古籍《永樂大典》之東莞縣圖,標示當時屬於東莞縣治的「官富巡檢」衙署位置,相信是設於今天的九龍城。而萬曆年間的古籍《粵大記》海防卷廣東沿海圖,亦標示有「官富巡司」駐在九龍。明萬曆年間重整東莞縣界,將現在香港地方劃入新建的新安縣治。
九龍寨城龍津門外,罪犯枷鎖示眾(右下方)。
滿清滅明後於康熙十年(1671年),因為「官富巡檢司」衙宇久壞,到任官兵多是租住民舍,當時巡檢司捐出薪俸於新安縣城赤尾村購買民地建署,雖然將駐在九龍城的巡檢衙署撤到縣城,仍然是管轄香港隅地的治安。清廷再於嘉慶年間為防海盜,於官富寨築建「九龍寨」炮台,將原佛門台的炮台遷移至九龍寨應用。
鴉片戰爭後改稱「九龍巡檢司」
1841年鴉片戰爭,香港島割讓予英人管治,華界的九龍半島便與對岸的港島成為軍事臨界。有鑑於此,當時的欽差大臣耆英,於1843年以《奏為改設附近香港之巡檢衙門》上奏,將新安縣城「官富巡檢司」裁撤遷回九龍城,並改稱為「九龍巡檢司」。耆英緊接任職兩廣總督時,再奏請集捐建立城牆及增駐官兵鞏固防務的「九龍寨城」,獲得朝廷批准後便酬集捐獻築牆建城。
20世紀的九龍寨城內外景象。
選址於白鶴山南麓下的九龍寨城於1847年竣工,並將原大鵬灣的大鵬營調入鎮守,九龍寨城遂為與英人治下港島的新邊防要地。
隨後於1856年至1860年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清廷在戰敗下再將現今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割讓予英國,仍屬新安縣的九龍寨城毗鄰於界限街以北,形成與英人治下的九龍邊境相連格局。(未完待續)
20世紀的九龍寨城內。圖中左邊的屋宇是九龍巡檢司衙署。 林建強提供圖片
明代《粵大記》附廣東沿海圖。圖左標示的「官富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