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是宗族的象徵,其重修或重建都是合族的頭等大事,人人關心,然而所涉及的步驟,以及隱蔽的風水布置,相信就不是很多人清楚了,十八鄉水蕉老圍張氏宗祠近月重建竣工,筆者正好就此機會,介紹一下箇中情況。
據知,上一次張氏宗祠的重修,已是1963年,經過一個甲子的風雨洗禮,因祠堂瓦面殘破滲漏,樑亦有蝕,張永福祖下開的四房共百多名子孫,遂在今年2月重修那座兩進一間的老祠堂(保留神台,只翻新),其過程大致分成三個階段。
張氏宗祠的室內神台布置,乃典型的新界客家祠堂模式——中間是祖先龍牌(背後有一個「福」或「壽」字),左邊是觀音,右邊則留空。
以最年長者八字夾日子
一:出火興工。先以張族中最年長者的生辰八字,請風水先生夾日子,好定下動土和出火時間,如此當請出祖先及各神香爐,並安放在臨時香火間後,工人就進場興工。
二:上樑。當造好四面牆及開了門口,就輪到上樑。那是一個非常神聖的時刻,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故過程會由儀式專家主持法事(例如喃嘸或風水先生),而之前,木樑中央會先掛上一些好兆頭的物件,依據張氏聘請的風水先生做法,當中就有鏡(鏡照日月,意謂吸收日月精華)、紅綠布(四角和正中各縫有一個五帝錢,兩布共十個,代表十全十美;紅和綠色含喜慶榮祿之意)、柚葉和柏葉(除邪和長壽),以及一個以紅線縫起一把子孫尺和鉸剪(代表做衫),並畫有金錢圖案(意即富有)的窩籃(各物件結合就解作有衣食)。
三:進火。上樑後鋪好屋頂,待室內裝修完畢後,祠堂翻新的工程便算完工,主家便可依風水先生擇好的吉日良時,開啟祠門(之前鎖上),奉請祖先及觀音、土地等回位,並由儀式專家開光。
重修祠堂開光,張氏四房子孫代表及風水先生(右一)合照。 周樹佳提供圖片
開設天井給後人聚財
以上就是新界一般重修祠堂的重要過程,不過,由於張氏宗祠昔日不知何故,內裏並無開設天井,俗雲是不利丁財,故張氏子孫便趁這次機會補造回,項目稱為「開渠穿井」。
要知,祠堂的設計一般都是四水歸堂的格局——下雨天,雨水由四面屋頂集中瀉向天井,天井就恍如一個水池,於是風水先生便會用一套秘傳的方程式,在天井的去水渠口和下面的水溝做手腳,讓落下的雨水不會直入直出的快速疏走,而是在地底隨着迂迴曲折的水溝,向一個計算好的方位排出,那就可以給後人聚財(水為財,水太快流走就散財)。而為保風水局的機密,相關工程都會在極低調的情況下完成。
最後要補充一點張氏的背景,他們是客家人,其祖原居博羅,後遷深圳龍崗,再遷沙頭角蓮麻坑,而在約三百年前,才三遷至老圍定居(按:老圍共有簡、謝、曾、陳、張、程、楊和林八姓),如今已傳承了八至九代人。這次重修工程,前後花了九個月,共用了118萬元。
老圍內另有一座張氏宗祠,為南坑張氏所有,兩者非同一祖。
頂圖:上樑一刻。圖中可見風水先生正在整理樑上的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