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協青年協會副主席、香港青年協會副秘書長 張業維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發表了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主要聚焦在「幸福」及「發展」,並一如既往地關愛青年。隨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教育國際化的趨勢,當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教育樞紐,並為青年發展提供更多支援。這些措施包括擴大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擴大獎學金計劃、增加宿位等等。這些全新的措施,不僅對香港的教育體系和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還為培育更多優秀的香港青年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和機會。
要建設成為國際教育樞紐,香港完全是具備條件及優勢的。一方面,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擁有先進的交通網絡,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門戶,為國際教育的發展帶來便利性。同時匯聚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才和文化,這種多元性也為國際教育提供了一個豐富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香港擁有一流的教育體系,有多所世界知名的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能夠為國際學生和教育專業人士提供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和研究機會,加上政府和學術界一直致力於推動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這也為國際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環境。在這些原有優勢的基礎上,特區政府進一步在這方面增撥資源,錦上添花,使其更具備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潛力。
近年香港面臨技術人才的短缺,單在2020年至2022年已經流失14萬勞動力,政府數字更預期本港至2027年將面臨24.1萬輔助專業人員的短缺。吸引多元非本地學生是回應人才競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方略。施政報告中最新提出的「擴大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同時暫免在港就讀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參與兼職工作的限制,這樣一來,未來可以擴展公私營實習渠道,為非本地學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這將吸引更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來香港學習。不過,一直以來,在本港高校的非本地學生中,很大部分都是來自內地的學生,海外的學生則比較少,這是未來需要改善比例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海外學生、內地學生、本地學生的數量保持在一個較為合理、平衡的比例,才會真正提高國際化水平。
擴大多元化招生渠道
因此,還需要擴大多元化招生渠道,把招生重點不僅限於內地,而是積極開展國際招生,特別針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招生政策和宣傳措施。這包括舉辦海外宣傳活動、參加國際教育展覽、與國外學校建立合作關係等,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港就讀,這些方式在內地招生時其實已經很成熟,成效亦有目共睹,只要把經驗總結起來,再結合各地區和國家的情況「對症下藥」,制定有針對性、有特色的營銷及宣傳方式,相信在海外也可以招到不少優秀學生。
此外,各高校可提供更多國際化課程,包括雙學位、國際交換計劃、跨國合作課程等,以滿足國際學生的需求。這樣的課程設置可以提供更多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的機會,吸引更多國際學生前來就讀。未來可加強國際學生支援服務,建立完善的國際學生支援服務體系,包括提供入學指導、住宿安排、生活輔導、文化適應支持等等。
特別要指出在住宿方面,增加宿位的政策意味着有更多非本地學生可以有機會申請到宿舍,但香港校舍文化特別,早前亦頻出霸凌醜聞,因此對於入住宿舍的非本地學生,學校應該有更好的機制來支援和保護,給非本地學生更好的住宿體驗,只有為這些非本地學生留下好的學習和生活體驗,才能增加他們的留港意願。
發展教育產業將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動力,在全球的人才爭奪戰中,建設教育樞紐無疑是香港培育未來人才、應對新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步。同時這也會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機遇和資源,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和職業能力。通過與國際學生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香港青年將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的社會和就業市場的需求。我們期待政府、教育機構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香港打造一個更多元、更國際化的教育環境,培育來自世界各地的廣大青年人才,為香港的未來帶來更多全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