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汕頭民間的亮色

汕頭民間的亮色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2022-06-13 11:21:28 來源:香港商報網

    陳世旭

    從2014年開始,《香港商報》與汕頭公益基金會合作,連續七年組織全國各地作家走訪汕頭,宣傳汕頭。我也因為客居嶺南的便利,連續七年來到汕頭。

    作為近代中國最大的移民口岸,曾經的無窮無盡的天災人禍迫使汕頭百姓「下南洋」謀生。人們辛勤勞作,節衣縮食,稍有積蓄便委託回國的親友和同鄉捎帶銀信,贍養長輩妻兒。於是「銀信合一」的特殊寄匯方式——僑批便應運而生。一封薄批,幾句囑言,再加或多或少的辛苦錢,為家鄉親人送上深深思念和拳拳關愛。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僑批史就是潮汕海外移民史。許多僑批惜墨如金,只為節省請人代寫的字價,省略了海外闖蕩多少荊棘坎坷,多少辛酸血淚;專門帶送僑批和物件的水客,踏波蹈浪,維繫著隔海相望的苦苦親情,絕無錯失。一生所本,唯誠信二字。一封封泛黃的僑批,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表現出一個族群頑強的生命力。

    汕頭處於粵東頂端,被形容為「省尾國角」。七年前我第一次到汕頭,看見即使是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屋舍陳舊,街

    道破落的基層鄉鎮依舊可見。

    然而,人們並沒有失去希望。在潮南縣,我們看到色彩斑斕的全局性的發展規劃圖掛在沒有任何裝飾的簡陋空曠屋子的白牆上,鮮明地顯示出趕上時代的腳步、以與「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相稱的輝煌崛起的信心。

    在一個物質主義高漲的時代,社會是那麼需要道德標桿。在汕頭無數的城市頭銜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弘揚社會道德風尚上所做的切實工作。

    多年來,汕頭公益基金會,致力於慈善公益事業,宣傳愛心人物,持續開展「全民立德行動」,一個個「汕頭好人」,樹起了一個個讓社會動容的精神品牌。他們存在於社會各階層,有捨身救人的軍人,捐獻意外死亡的親子器官的外來工,山村教師,基層幹部,軍人家屬,普通工人,以及企業家,既有平凡的公民,也有貢獻突出的俊傑。即便是那些社會地位也許並不被一般人認可的小人物,甚至包括因為各種過錯受到法律懲處、刑釋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贏得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尊重的失足人員,也一樣深深地撥動了人們的心弦。

    這些被標榜的人物都是常人,他們的事跡並不驚天動地,只是用閃光的品質創造出樸實的奇蹟,照亮了社會生活。

    汕頭是潮汕文化的核心,汕頭民俗是中原與百越以及外來文化融合的結晶;汕頭話保留著古語音,古語法和古語彙;汕頭飲食因為食材得天獨厚的品質,唯求本色,原汁原味;汕頭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最少,汕頭農人精耕細作,種田如繡花;汕頭在宋時便稱海濱鄒魯。晚清,廢縣學,辦新學。民國,參照西方學制辦起中小學。抗戰後,有了高校。改革開放,潮僑更是捐資捐學——汕頭大學有著國際一流的設施,大院迎面高樓的浮雕對比著知識的強大和無知的渺小;潮汕三市的千名尋親志願者,踏遍潮汕大地和省外十數縣,讓數百名因為戰爭、饑荒流落的八九十歲潮汕鄉親回到了兒時的家。

    所有這些,根植於一種深厚的傳統。七年前我從公益基金會的老會長張澤華先生那裏聽到的三句話,至今記憶猶新。

    老張一直在家鄉工作,年青時擔任過縣級負責人。說起往事,他說他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父親,是他第一個人生導師。父親在他離鄉求學求職的前夕叮囑了他三句話:

    一,熱鬧的地方不要去;二錢財萬貫不如薄技在身;三,有燒香的心才有吃飯的命。

    三句話,簡單樸實,卻說的是做人的根本:一,堂堂正正。遇事獨立思考,不跟風,不盲從;二,清清白白。不貪婪,不虛妄,自強自立;三,實實在在。有敬畏心,向好向善,正直踏實。老張將此作為人生信條,受用一生。不同的時代背景,有著不同的時代內容,始終像三腳鐵錨一樣,讓老張在大大小小的顛簸中保持着穩定。無論是怎樣的狂風暴雨,潮漲潮落,都不迷失方向。

    在我看來,老張父親囑咐兒子的三句話,其意義的豐富深刻,並不下於無數哲學大師指導人生的千言萬語。從當年的僑批到而今的公益事業,閃爍著汕頭民間的一種可貴亮色。而深蘊在其中一脈相承的那些質樸的人生哲理,便是這種亮色的強大精神內核。

    2020,12,15嶺南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汕頭民間的亮色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