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安徽,對安徽科技創新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勉勵安徽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強調要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關鍵靠創新。
十年來,安徽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實現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發展。2021年安徽區域創新能力由十年前的第15位上升至第8位,連續十年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在9日舉行的「安徽這十年」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吳勁松介紹,近年來,安徽突出以「科創+產業」為引領,與滬蘇浙一道合力將長三角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共同體;與江蘇合作,率先建立南京都市圈外國高端人才工作許可互認制度,吸引了800多個科技團隊在皖創辦企業、轉化先進技術成果;在全球首次建成了城市尺度災害監測實驗網;啟動建設「科大硅谷」,打造極具活力、引領未來、享譽世界的創新高地和展示窗口。
「安徽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矩陣,安徽已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目前,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在量子科技、核聚變能領域處於世界領跑地位,大裝置數量保持全國前列,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吳勁松表示,面對新時代,我們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決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安徽見行動,科技走前列」,在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安徽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征程中作出新貢獻、再創新輝煌!
「人造太陽」刷新世界記錄
服務原始創新,實現更多領域科技創新並跑領跑。據介紹,十年來,安徽建成以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引領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催生出更多「從0到1」原創性成果,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實現並跑領跑。「安徽實施專項推進行動,全面入軌運行全國首個國家實驗室。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吳勁松、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等『國之重器』相繼問世。成功研發『九章』『祖沖之』號系列量子計算原型機。成功爭取深空探測實驗室落戶安徽。」吳勁松說。
高水平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建設19.2平方公里世界級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形成已建、在建、擬建的「3+4+N」大科學裝置集群化發展格局,數量居全國前列。「人造太陽」創造1056秒長脈衝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刷新世界記錄,11項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高標準梯度構建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建成認知智能實驗室等「國字號」創新平台216家,在全國率先組建4家創新聯合體,催生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鐵基高溫超導體、極端條件下重要壓力容器等3項重大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累計106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
先進制造業躋身全國十強
吳勁松介紹,十年來,安徽不斷構建強鏈補鏈延鏈重大科技攻關體系,突破了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2015年以來,安徽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168項、投入省財政資金超18.79億元。動態存儲芯片等重大原創成果競相湧現;全色激光投影、仿鵝絨結構高保暖材料等成果閃耀北京冬奧會。聚焦生命健康等領域,實施新冠病毒攻關項目38項,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等成為抗疫重要力量;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9%。
「通過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產業發展集群高地。」吳勁松介紹,十年來,安徽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作為科技經濟融合的關鍵環節,推動全省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邁上萬億元台階,躋身全國十強省。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安徽)科交會,簽約成果轉化項目282億元。依託安徽科技大市場,促成近400億元的成果對接轉化。
高標準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蕪湖、馬鞍山等5個市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打造「中國聲谷」等產業集聚地,集成電路等4領域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3位。
創新創業生態明顯改善
吳勁松說,十年來,從合蕪蚌示範區政策先行先試,到全國首個省級創新型省份建設促進條例,再到《安徽省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行動方案》,安徽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創新創業生態明顯改善。
其中,完成首輪全創改試驗,「編制周轉池」「專利權融資」「區域科創板」等13項「安徽經驗」在全國推廣複製。首創「人才團隊+科技成果+政府參股+股權激勵」模式被國務院發文推廣。紮實推進國家新一輪全創改,成功揭榜「科教融合培養產業創新人才」等11項改革任務,數量居全國第一。(記者 柏永 孫軍 吳敏)
頂圖: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 為安徽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增動能——「安徽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首場)之科技創新專場,左起:安徽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汪曄宇主持發布會,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吳勁松、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耿曉原出席並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