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合肥市緊緊圍繞『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定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建設發展思想,主動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功能品質不斷提升,宜居宜業水平顯著提升。」
「合肥這十年」之「城市建設」篇新聞通報會在合肥市政務會議中心舉行
8月9日,「合肥這十年」之「城市建設」篇新聞通報會在安徽舉行。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儲昭海,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傳東,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桂龍,市數據資源局黨組書記謝軍,市重點工程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家祥,市城鄉建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超先後介紹相關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提問。通報會由合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洪書霞女士主持。
通報會現場。合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洪書霞(左一)主持通報會,市自規局局長儲昭海,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局長陳傳東,市城管局長桂龍,市數據資源局黨組書記謝軍,市重點工程建設局黨局長張家祥,市城建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超先後介紹相關情況
「合肥樣板」多方共贏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合肥市城鄉建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超表示,如今,合肥的城市建設已邁入大城時代,躋身新一線城市。
據介紹,合肥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11年底的360平方公里拓展到如今的5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千萬,城區人口突破500萬、增長42%,城鎮化率從65%提升至82.3%。全市大建設共建成3667項工程,完成投資達4580億元。31個工程項目獲得「魯班獎」,29個獲得國優工程。合肥市「高快一體」城市路網進一步完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不斷夯實。
從2012年至2021年,合肥市在市政路橋、公益性房建、水環境治理等工程建設不斷發力,累計完成項目612項,完成投資約1100億元。「今年截至7月底,市重點局承擔建設項目89項,總投資675億元,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0%,城市建設再上新台階。」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家祥說。
對品質的追求,合肥從未停歇。在城市版圖外延擴張的同時,合肥更加注重城市「里子」的精耕,不斷破舊立新為城市功能和品質升級注入新動力,打造政府、市場和公眾多方共贏的城市更新「合肥樣板」。
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儲昭海表示,將不斷強化規劃引領,着力做好城市建設用地保障工作,推動合肥新都市打造「科創名城、產業名城、巢湖名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數據顯示:合肥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 2011年的28.47平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34.1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011年的33.70平方米增長到2021年末的46.7平方米。
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傳東介紹,十年來,合肥堅持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不斷提升住房質量和居住品質。2019年以來,合肥市獲得國務院和省政府棚戶區改造工作真抓實幹督查激勵。都市清華等3個小區入選「共建美好家園」全國100個典型案例,上榜數量僅次於北京。
合肥市不斷做細、做精城市管理工作,實現城市管理水平提質升級。合肥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桂龍介紹,合肥市運用行政處罰、積分紅黑榜、星級家庭評定、先進家庭企業評選等獎懲結合措施,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在住建部對76個大城市的最新考核中,合肥市位列第10位。
數字經濟出色出彩
數據資源在強政興業惠民方面發揮作用越來越大。5年來,合肥市全面夯實數字合肥「底座中樞」,構築安全保障體系,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合肥市數據資源局黨組書記謝軍表示,增強數據思維,挖掘數據價值,深化數據應用,着力打造「數字中國」領先城市。
搭建「一朵雲」、編織「一張網」、建成「一中心」……目前,合肥市數據資源整體工作處於全國重點城市第一方陣。成功入選ISO智慧城市標準城市和全國首批「十大辦事不跑腿城市」,獲批國家第二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等。網上政務在國務院辦公廳組織的32個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評估中,連續3年排名靠前。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形成「合肥模式」,獲國務院肯定,已在全國30多個城市、1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推廣。合肥市智慧社區建設列入全國10個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
近年來,數字經濟已成為合肥經濟發展中創新最活躍、增長最快速、影響最廣泛的領域。2021年,入選賽迪研究院發布的「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百強榜」。高新區成為數字經濟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地區。蜀山區入選「2021中國智慧城市百佳縣市」榜單,蜀山經開區獲評國家級「數字智慧園區」。目前,全市大數據產業園區(基地)18個,集聚企業近4800餘家。飛友科技「民航大數據跨行業融合應用」等9個項目入選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中國聲谷」入園企業超1400家,關聯產值近1400億。廬陽大數據產業園獲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標杆園區。
「預計,2021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5%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10%以上。」謝軍說。(記者 柏永 孫軍 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