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深圳大鵬獲評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2021-10-14
来源:香港商報網
    10月14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生態文明論壇」開幕。開幕式舉行了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表彰授牌儀式,深圳大鵬新區獲授「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深圳市大鵬新區成立十年以來,始終堅持「生態立區」, 積極推動「經濟強區」,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
 
 
    擁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和中國天然氧吧」等國家級金字招牌的深圳市大鵬新區,近年來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深圳經濟特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疊加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濱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稟賦優勢,夯實綠水青山生態底色,增強綠色發展永續動力,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開闢濱海地區「兩山」轉化有效路徑,探索「山海生態+」產業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大鵬模式。
 
    作為深圳市唯一不考核GDP的「生態特區」,大鵬新區牢牢抓住「制度建設」這一「牛鼻子」,擔當深圳乃至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衝鋒舟」,厚植生態優勢探索經濟發達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體制、新機制。編制全國首個《海洋碳匯核算指南》,推動海陸統籌「五聯共治」新模式建設美麗海灣,着力打造綠色經濟評估體系(GEEP)及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體系,探索「兩山」轉化「大鵬路徑」,助力新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在全省125個縣級評價單元中實現「六連冠」,PM2.5由2015年的26微克/立方米降至17.3微克/立方米,連續五年優於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森林覆蓋率高達77.58%,野生植物種類占深圳市的70%、廣東省的26%,豹貓、豬獾等珍稀動物時有出沒。
 
 
    大鵬新區積極對標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印發了《大鵬新區落實<大鵬半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5-2020)>工作方案》,創新建立生態文明量化評價制度、生態文明激勵約束制度、生態文明高效監管制度、生態文明考核問責制度等,初步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通過率先實施了一批先行先試的改革舉措,其中,在全國率先推出首張「編實」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形成生態資產清單和管理數據庫;率先構建全國首個灣區生態文明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篩選出七大類共計42項指標,形成大鵬新區生態文明綜合評價體系;率先開展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生態審計,率先出台了《大鵬新區區管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生態審計制度》和《大鵬新區區管領導幹部生態審計實施細則》,形成了可推廣可複製的制度模式;制定《大鵬半島生態保護專項補助考核和實施細則》,貨幣化生態補償探索和實踐領跑全國;打造灣區城市生態文明平台,成功舉辦全國首屆「灣區城市生態文明大鵬策會」;在全國率先創新構建區域EOD發展模式,形成EOD項目的規範化管理「一條龍」體系,正推動以金沙灣國際樂園項目為試點,統籌山林、沙灘和海域資源開發,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最優路徑,優化「兩山」轉化模式,在壩光——深圳國際生物谷(食品谷)的規劃建設中,超過70%的山海林湖原貌被保存,並建設銀葉樹濕地園,將原本2公頃的濕地擴大到96公頃,保存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發現的最完整、樹齡最長的天然古銀葉樹群落,部分樹齡已超500年;編制全國首個《海洋碳匯核算指南》,創新海洋碳匯核算能力建設,形成科學性、規範性和可操作性的海洋碳匯核算標準體系,依託大鵬半島生態文明建設公益基金啟動深圳首個「海洋碳匯增匯工程」,用於珊瑚礁種植、紅樹林生態修復、海洋濕地建設。
 
    據悉,下一步,大鵬新區將繼續堅持「堅持生態優先,加強陸海統籌,嚴守生態紅線,保護自然岸線」的明確要求,以建設美麗灣區為目標,助力城市綠色發展,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記者 羅國淮)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