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舉行第二場網絡視頻採訪。龍曉華、李小紅、譚澤勇、鄢福初、王懷軍、楊莉等6位在湘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的湖南代表團駐地,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這一主題,接受記者的「雲採訪」。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舉行第二場網絡視頻採訪現場。
湘西州要再打一場鄉村振興的大勝仗
全國人大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長龍曉華來自「精準扶貧」首倡之地。龍曉華介紹,湘西州把因地制宜產業扶貧作為最大的「敲門磚」,形成了農村脫貧致富的八大產業。「我們總結,叫『兩茶、兩果、一煙、一藥、一黃、一黑』,目前湘西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富硒獼猴桃基地、全國最大的百合基地、最大的碰柑基地、優質烤煙基地,發展了湘西黃牛和黑豬等等,全州農民的人均產業面積達到了2畝,這些成為我們脫貧致富的重要的支柱產業。」龍曉華說。
如今,湘西州邁向鄉村振興的新征程。「湘西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我們在鄉村振興中的目標就是要繼續走在全國脫貧地區的前列,要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再打一場漂亮的大勝仗。」龍曉華說。
產業鏈延伸到市場
農產品賣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農民的錢袋子鼓不鼓。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小紅介紹了一些有益經驗:集團通過訂單,把標準和技術送到農民的手裏,引導和倒逼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標準化果蔬價格高出市場同類產品20%以上。從產地到園區,再到銷售終端,逐漸建立起全鏈條的冷鏈體系,既降低了農產品的損耗,又保障了食品安全。去年,佳惠集團有幸成為全國首批17個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每年穩定解決18000多名當地群眾就近就業。
紮根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岳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鄉河伯潭村村委會主任楊莉通過合作社方式帶領當地農民脫貧。合作社和社員實行「六統一」的合作模式:統一供應種苗、統一社員培訓、統一測土配方、統一生資供應、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收購產品,不但實現了產品的標準化,還解決了農民種植技術難和產品銷售難等後顧之憂。
談及未來,楊莉表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自己將繼續在發展「生物農業+高科技深加工業+健康產業」跨界融合的現代高效農業發力,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可追溯的健康養生產業鏈。
全國人大代表、麻陽縣楠木橋村黨總支部書記譚澤勇所在的楠木橋村是一個小康村,是省政府第一批授牌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由於撤鄉並村,後面把兩個村的貧困村一下併到楠木橋,一夜之間就變成了深度貧困村。通過以「一村帶八村」的模式,現在全村實現脫貧摘帽。
譚澤勇介紹,下一步,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扶持小微企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實施「黨建引領、支部聯建、村企聯創、共同發展」的創新模式,利用少數民族特色資源和生態資源,把老百姓的利益和村集體和村黨組織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在鄉村振興中,再建新業,再立新功。
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裏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文聯主席鄢福初在採訪中表示,文藝界要在鄉村振興中承擔責任和使命。鄢福初說,弘揚新時代鄉風文明新風氣,要讓所有老百姓緊隨時代,感受時代的氣息,弘揚正氣,實現像陶淵明筆下桃花源關於理想社會的描述:「夜不閉戶、村民之間親如兄弟。有困難的時候,大家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共渡難關等等。」
在用文藝作品明德引領社會風尚方面,鄢福初建議,除了推出更多有人民情懷的藝術作品外,還要充分發揮鄉村公共文化設施的作用,積極組織開展文藝家下基層活動,讓文藝家和老百姓聯繫在一起,心心相通,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王懷軍是湖南首屆最可愛鄉村教師,是常德市首屆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石門已有三名鄉村教師獲得了這個榮譽。對於進一步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到鄉村學校任教,王懷軍有兩個建議:
第一,在正高級職稱評定方面,希望能夠對年紀偏大的鄉村教師降低門檻。因為他們在當老師的時候,可能大專的學歷就行了。但是放在現在,評職稱卻不行了,這樣打擊了很多經驗豐富的優秀的老教師們的積極性。另外,對於偏遠艱苦地區的鄉村教師,希望也能給些評定指標的傾斜,讓這些老師們都更有奔頭。
第二,希望能夠減輕一些老師們的管理負擔。山區的學校都是寄宿制,學生們一周五天,吃喝拉撒全在學校,但是山區的學校都沒有配備工勤教輔的崗位,更不用說生活老師了,所有的工作都是老師們來做。希望能夠將中小學工勤、教輔崗位逐步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的範圍,給老師們減負,讓他們能夠更加安心地搞好教學。相信鄉村教師隊伍會越來越壯大,會有更多的人才願意去鄉村學校,留得住,教得好!(記者 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