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杜林 宋璟 報導:他們是台商,更是新淮商。他們是台灣人,也是淮安新市民。從寶島來到蘇北,他們用台灣高深的技術,在各領域發揮所長,改變着這座城市,也改變了自身。近日,本報記者隨江蘇省台辦「惠眼看江蘇」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來到淮安,傾聽在淮台胞的幸福故事。
「蘭花小鎮」邁進第三產業
淮安皇達花卉有限公司蝴蝶蘭大棚
走進淮安市淮陰區馬頭鎮的皇達花卉大棚,千萬株白色蝴蝶蘭盛開,競相搖曳。這些蝴蝶蘭大部分將通過江蘇連雲港的港口海運送往日本、韓國。三株高品質的蝴蝶蘭在日本市場價約合人民幣1500元。淮安皇達花卉有限公司由台商黃耿達運營,2010年落地,總投資2500萬美元,註冊資金1200萬美元,是亞洲最大的單體蝴蝶蘭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蝴蝶蘭出口企業。
「在這裡幹事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黃耿達向記者介紹,蘇北氣候較台灣偏涼,更適合蝴蝶蘭生長;由於可從江蘇海運出口,皇達花卉的蝴蝶蘭運輸成本每枝僅0.7元,與從台灣空運至日本每枝運費13元相比,大大提升產品的利潤空間。目前,皇達的蝴蝶蘭在日本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50%,全年外銷及內銷總量達到400萬株,直接帶動馬頭鎮農民就業200餘人,馬頭鎮逐漸發展也成為頗具名氣的「蘭花小鎮」。
「江蘇省對農業的優惠政策力度很大,也越來越務實。最近淮安出台了惠台『58』條,在產品通關、孩子上學、人才引進等等各方面都很照顧我們台商。」黃耿達說,如今,皇達花卉不僅在一產方面不斷增長,還與淮陰台灣農民創業園投資共建蘭花精油萃取觀光工廠和蘭花科技園,向第二、第三產業邁進。蘭花精油萃取工廠已建成投產,總面積4.3萬平方米的蘭花科技園一期已竣工投產,花卉年產量將翻一番,公司也將成為世界最大單體蝴蝶蘭生產基地。
把台灣高深農業技術帶到大陸鄉村
在漣水縣南集鎮,有一片在建的徽派建築,青磚小瓦馬頭牆已經初現雛形。建築地上達6米,地下還有1.9米深的固廢廢水處理管網設置,這是江蘇全穩生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的智能循環科技生豬養殖項目,總投資已達2200萬美元。在這裡,每隻豬從出生36小時內就戴上RFID電子耳標,擁有自己的「身份證」,全年生活在26攝氏度的恆定環境中,負壓環境的豬舍確保疾病不易傳播,豬的尿液、糞便也會經過專業處理,成為豬的飲水和農田肥料。
全穩生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台灣穩懋集團旗下公司,該集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砷化鎵晶圓專業製造服務公司,全球市場率達70%。一家半導體公司為什麼要來到淮安農村養豬?穩興農業執行董事張覺前說,台灣擁有先進的農業養殖技術,希望能把台灣高深的農業技術帶到大陸鄉村來。集團並不是為了養豬而養豬,而是希望通過科技農業的實踐,掌握基礎數據應用領域的實踐資料。未來豬場也將一步步由智慧型向AI農業到智能化農業的轉型。「淮安地靈人傑、南北交界,立足淮安,夏季冬季極化的環境都可以累積養殖成績。人文也是一個選擇的重點,這裡人文和台灣非常相近,四季分明,適合旅遊。我們也會和有意向來大陸投資的台商推介淮安。」
「人情味」溫暖兩岸心
炎黃職業技術學院,台籍教師為學生授課
在淮安生活的台籍人士最常提及的就是這裡的「人情味」。
新淮商洪基恩站在公司檢測設備前
台北大葉大學博士洪基恩畢業後就跟隨台企來到淮安工作,去年與台灣、大陸兩位合伙人一道,成立了江蘇鴻威檢測科技有限公司。「淮安有101%服務,還有青年創業和人才引進的補助補貼,所以我就在淮安創業,去年還在淮安買房。」洪基恩說,在淮安生活四年,對這裡充滿了感情,之前所在的公司要派他去山東,他覺得非常捨不得這裡的朋友和人情,於是與朋友共同在淮安創業。最近,公司剛剛獲得江蘇省質監局MCA認證。「淮安惠台『58條』中很多政策都很好,還有非常開放,我們也可以申請一些榮譽獎項,很有歸屬感。」
「大陸的高校招聘直接,過程也透明。當時校長親自到台灣來招聘,對我們每一個人都親自面試,讓我們覺得學校很有誠意。」在淮陰工學院任教的台籍老師黃琦翔說,如今在大陸生活,用居住證就可以方便地在網上購買車票,入住酒店也和普通居民一樣,出門只要帶手機,十分方便。
在漣水縣,有一所由台胞創辦的大學——炎黃職業技術學院。在學院的展示館中,有一副創辦人蔣志平老先生書寫的大字:「莫道是他人子女,應當做自家兒孫」。蔣志平1915年出生於漣水,後在台灣經商辦學。有感於家鄉的貧困,蔣志平發願要創辦一所家鄉學子能上得起的大學。在江蘇省教育部門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1998年起,他開始創辦炎黃大學(今炎黃職業技術學院)。辦學20年來,炎黃職業技術學院已為社會培養了14000餘名畢業生,成為蘇北及淮安地區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2017年,將老先生辭世。如今,這支接力棒交到了兒子蔣維泰手中。「看到父親對家鄉教育的情懷,我也燃起熱誠要一如既往地承繼下去。」 炎黃教育集團董事長蔣維泰說,在漣水辦學受益是雙向的。過去學校周圍全是農田,如今車車水馬龍、欣欣向榮。作為江蘇兩所縣級市高校之一,炎黃為地方的教育起到很大示範作用,學校也在江蘇教育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不斷參與教育交流,「受惠的也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