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納米真空互聯實驗室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杜林 宋璟報道:2018年,蘇州工業園區地區生產總值達2570億元,同比增長7.1%。在商務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蘇州工業園區連續三年(2016、2017、2018年)位列第一。從「借鑒新加坡」到複製「園區經驗」推廣全國,作為中國首個與外國共同合作建設的園區,蘇州工業園區不僅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合作的樣板,還不斷提升和釋放經驗效應,助力中國其他地區的發展及開放。
蘇州工業園區成立25周年之際,記者來到園區,探尋「園區經驗」。
園區特色:不斷借鑒、融合、創新
被譽為蘇州改革開放「三大法寶」之一的「園區經驗」到底是什麼?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新加坡-中國(蘇州)創新中心
作為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和運營主體,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中新兩國政府確立合作建設園區起應運而生。在公司董事長、總裁趙志松看來,園區經驗包括高水準規劃、高水準建設、一流的營商環境、新時代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追求、重視產業定位、以人為本。
「90年代初期,我們不是特別有國際化視野,借鑒新加坡經驗,讓我們吸取了國際上成熟的園區開發經驗。」趙志松說,此前中國的開發區建設完全是產業為主,而蘇州工業園區是最早定位為國際化、現代化、園林化的新城,完全不同於其他園區。園區的城市規劃一開始就瞄準編製一張50年不落後的規劃圖,招商理念也借鑒新加坡,着力打造親商、安商的投資環境。
「不斷地借鑒、融合、創新,是工業園區的特色。」趙志松對本報記者表示,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國際合作的試驗田,也是國家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永遠不能說這個試驗成功了,不管走到什麼時刻,園區依然有需要不斷改善提升的地方。」
工業園區的經驗正在幫助中國其他地區開放發展。趙志松介紹,中新集團也在不斷借鑒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的經驗,輸出到中國其他省市,在江蘇宿遷、南通、常熟海虞、張家港鳳凰、安徽滁州、浙江嘉善、寧夏銀川等地實施園區開發運營項目。
匯聚全球資源 修內涵促產學研無縫貼合
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2010年落地園區,是中國首家由國外大學運營和管理的研究院,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海外設立的首家研究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小敖說,20年前自己曾從新加坡到園區,看到的是一片農地、魚塘,那時園區剛剛起步,招引的都是一些製造業項目。他注意到,隨着園區的發展,園區很早就為製造業轉型升級進行布局。研究院選址蘇州,一方面是工業園區產業升級的發展需要、中新兩國合作深化「順其自然」的成果,一方面也經歷了校方同園區從2006年起就開始的長達數年的審慎考量。
智慧芽信息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就是國立大學校友通過交流項目來蘇州實習、受園區創新文化感染、在園區創業成功的一個案例。智慧芽建設有知識產權評估搜索和交易的在線平台,已經成為國際領先的知識產權搜索和分析服務供應商。目前,通過碩士博士聯合培養項目、國際學生交流、創新生態圈建設,研究院讓產學研有機結合、無縫銜接,有90多個項目,已孵化60多家創新企業。
2018年底,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正式在園區落地。「牛津大學建校800多年來,第一次走出英國就來到了蘇州工業園區。」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總經理何勝蓮說,選擇來園區,學校也經過了「為什麼不在牛津而要到蘇州來做研究」的論證。學校相信在蘇州工業園區,不僅可以使研究成果更緊密地與產業相結合,還能背靠中國的人口數據和市場環境,進一步促進研究的深入。目前,研究院已經完成16名研究院的招納,未來5年內,36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將在這裏進行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探索研究。
匯聚世界一流企業、科研院所的同時,蘇州工業園區亦不斷培育本土科技創新企業,形成了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和人工智能三大特色產業。在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豐富的研究成果已經覆蓋到各行各業各類應用。在其納米真空互聯實驗室,不同行業企業可以藉助實驗室平台,進行真空環境下精細到納米級別的基礎研究,大大降低了企業獨立研發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