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李銀明綜合報道: 4月24日上午,湖南全省扶貧工作暨作風建設年動員大會宣布寧遠縣、雙牌縣、祁東縣、江永縣、鶴城區、洪江市、吉首市等7縣市區脫貧摘帽。記者從寧遠縣委宣傳部“寧遠發布”獲悉,寧遠縣在扶貧攻堅道路上走出了“湖南樣本”。
寧遠,翻開這個縣城的曆史,一定會讓您留下深刻的印象,千百年來,這裏上演了艱苦卓絕的動人傳奇。
踏上這方熾熱的土地,足以會讓您產生強烈的震撼。十多年來,這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曾幾何時,屬“老、少、邊、窮”地區的寧遠貧窮落後,2002年被列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農民人均收入不到全省的一半,全縣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脫貧成為寧遠人民最強烈的夙願。
十多年來,寧遠人民為甩掉貧困帽,砥礪奮進,孜孜以求!更是凝聚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懷和關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遠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系列講話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把脫貧攻堅作為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小康路上,決不讓一名群眾掉隊!2017年實現“脫貧摘帽”目標。
這是一份莊嚴的曆史使命和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
脫貧摘帽的號角吹響了!以最強的領導、最強的力量推動脫貧攻堅。通過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全縣動員大會等多種形式,密集調度、研究脫貧攻堅工作,通過一項項強有力的部署,一個個超常規的舉措, 向“貧困山頭”發起全面總攻。
至2017年底,寧遠全縣119個貧困村全部達到退出標准,貧困人口由10萬餘人減少到5千餘人,貧困發生率由17.5%降至0.7%,全面小康實現程度提升22.7個百分點、達到90.5%,2015、2016年扶貧實績考核分別排全省第二、第三名,2016年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連續兩年被評為全面小康十快進縣。2017年,全縣GDP、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財政總收入、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52.3億元、192.7億元、70.9億元、16.56億元、12840元,十五年間增長了7.8倍、42.3倍、8倍、17.9倍、9.8倍。
貧困戶要脫貧,產業作支撐。寧遠縣委、縣政府堅持“四跟四走”原則,大力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全面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構建起“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收入”的產業扶貧新格局。
依托產業扶貧資金的精准引領作用,探索“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增加經營性收入。2014年以來,投入產業扶持資金2.95億元,扶持引導新型經營主體搭建利益共同體,在貧困村建立專業合作社281家,非貧困村建立專業合作社265家,聯結貧困戶41361人,年戶可增收1500元以上。
清香臍橙合作社支部書記肖如成介紹,清香臍橙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種植清香臍橙1000餘畝,現在有600多畝已經進入掛果期,年產量達250多萬斤,產值達500多萬元,現在(入社)的40多戶貧困戶均已脫貧。
依托本地“烤煙、水稻、蔬菜、油茶、水果、茶葉、藥材、生豬、肉兔、肉牛”等十大特色優勢產業,搶抓發出全省第一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的先機,探索“確權頒證+土地流轉”模式,增加財產性收入。穩定流轉35.7萬畝,形成了好放心米業、鑫農淮山、雲泰農業、興泰種植、康德佳林業等14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扶貧示范基地,覆蓋75個貧困村。在全縣形成了優質稻20萬畝、蔬菜水果20萬畝、油茶20萬、烤煙10萬畝、中藥材10萬畝、生豬110萬頭、肉兔1000萬只、大鯢50萬尾等規模優勢產業。
緊緊抓住被列為“全國景區帶村旅遊扶貧示范項目區、國家全域旅遊示范區創建縣、全省旅遊扶貧示范縣”的契機,探索“全域旅遊+美麗鄉村”模式,增加服務性收入。以九嶷山舜帝陵景區為核心,以17個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為示范點,形成全域旅遊扶貧格局。打造了下灌、小桃源、新塘、紫江、牛亞嶺等一批貧困村鄉村旅遊名片,發展農家樂、民宿、休閑農莊84家,成功實現農民“退一轉二進三”。2017年,全縣鄉村旅遊接待遊客突破450萬人次,創收2.6億元,輻射帶動8600餘名貧困人口致富脫貧。2017年全省冬季鄉村旅遊節在寧遠成功舉辦。
立足人力資源優勢和勞務輸出傳統,探索“勞務輸出+創新創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在126個村開設“就業扶貧車間”182個,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2500餘人,1682戶貧困戶通過一人打工實現全家脫貧。
寧遠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精准打出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等多套“組合拳”,以決戰之勢彙聚起澎湃的“巨能量”。 2014年以來,通過“整、融、擠”三條主渠道籌集資金59.3億元,其中2014年7.6億元、2015年10.4億元、2016年13.7億元、2017年27.6億元。僅2017年整合資金20.35億元、融資14.7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18.9億元。
突出易地搬遷“遷金窩”。創新實行“四個結合”“五靠原則”易地搬遷模式,(與城區、園區、景區建設相結合,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與全域旅遊發展相結合,靠城、靠園、靠鎮、靠村、靠路安置)全縣規劃建設集中安置點25個,其中就城就園8處、就鎮9處、就村8處;完成易地搬遷4219戶17493人,其中集中安置3310戶13947人,分散安置909戶3546人。
18個鄉鎮集中安置點,全部按照小城鎮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要求規劃設計,全部配套水電路訊及幼兒園、衛生室、綜合服務平台等設施,讓搬遷群眾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服務。
7個縣城集中安置點聘請湖南建工、中科建等國企承建,本月底可完成“交鑰匙”工程,可幫助貧困戶2104人實現就業,為園區解決企業用工1091人。易地搬遷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被省市領導和主流媒體譽為“寧遠速度”,廣泛推介。
突出基礎改善“展新貌”。2014年以來,全縣共投入11.8億元,大力推進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擴容提質工程。僅2017年投入5.9億元,實施水、電、路、訊、房、環等基礎設施項目三批1721個。農村基礎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村“六到農家”全部達標或提質;全縣農村垃圾清掃清運率、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汙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8%、90%、85%;形成了永連公路、冷九公路、九嶷大道沿線百裏美麗鄉村示范帶;被評為全國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連續4年被評為全省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先進縣,連續3年被評為全省城鄉環境衛生整潔“十佳縣”。
突出政策保障“暖民心”。在全省率先實施“兩補齊一統一”資助政策,貧困家庭學生不再區分普惠性和非普惠性幼兒園、住宿生和非住宿生、縣外和縣內,同等享受資助政策和標准,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率先推進農村貧困人口縣內住院門診報賬制、“先診療、後付費”以及“一站式”結算,對五保戶、尿毒症患者、地中海貧血患者縣內住院補償起付線全免。農村低保、特困人員全部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一項項強有力的部署,一個個超常規的舉措,充分展現了寧遠縣委、縣政府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堅持黨建引領扶貧,築牢了基層黨組織的基礎,提升了幹部隊伍的執行力,提升了脫貧攻堅的整體水平。
省、市、縣的366個駐村工作隊、9200名黨員幹部,與貧困群眾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同力同行,各項扶貧措施落實落地,打通精准扶貧“最後一公裏”,如同星星之火一般燃起了貧困群眾的脫貧之夢。
打造“永不撤走”的工作隊。提前完成村“兩委”換屆,招聘年輕網格員410名,村均辦公經費達到4.4萬元,各項工作基本實現“村為主”;率先啟動建設集治理和服務於一體的高標准多功能農村綜合服務平台,實現貧困村全覆蓋;多措並舉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投資1.2億元實施光伏扶貧工程,村年均增收4萬元。禾亭鎮琵琶崗村充分發揮黨員示范作用,積極發展產業,讓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到2017年年底,全村98戶、349人將全部實現脫貧。
脫貧攻堅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依托中國社會扶貧網,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大力推行教育、醫療、就業、產業、危改、德智“六大眾籌”行動,“起跑線工程”“孕育中的呵護”“致富就在家門口”“打工無需去遠方”“我想有個家”“夢想動能”等主題活動亮點紛呈。1.5萬名社會扶貧志願者活躍在扶貧一線,募集2000餘萬元,幫扶貧困群眾5.6萬人次。
由扶貧到扶心、扶志、扶智,貧困對象的觀念也實現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一些以往等靠要思想嚴重的貧困戶,激發了內生動力,湧現出一批自力更生脫貧先進典型。
脫貧“摘帽”奔小康,美好生活奔前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寧遠縣委、縣政府將以脫貧“摘帽”為契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