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8名歌手組成萬人侗族大歌合唱團唱響侗族大歌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黃慶松報道:12月18日晚,2017中國侗年暨第八屆黎平·中國侗文化旅游節在被譽為「天籟之音」的侗族大歌中拉開序幕。一系列民俗活動輪番登場,為海內外數萬賓朋獻上了一道特色侗族文化盛宴。當晚,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到現場進行認定,確認由10288名歌手組成的萬人侗族大歌合唱團刷新歷史紀錄,被寫入《基尼斯紀錄大全》。
據了解,「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是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領導給黎平縣萬人侗族大歌合唱團組成授牌
侗年是侗家人的傳統節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的侗族村寨過侗年尤為隆重,各家各戶都要殺豬宰羊、殺雞殺鴨、打糕耙、烤米酒、做甜酒、煮油茶招待親友,侗族同胞們身着盛裝歡聚一堂,歡慶傳統佳節。
黎平縣是中國傳統村落數量和侗族人口最多的縣,是侗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保留地,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的申報地和保護地。黎平縣擁有1個世界級、6個國家級、21個省級文化遺產,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93個中國傳統村落,是侗文化最聚集、最齊全、保存最完整之地,因而有「侗鄉之都」的美稱。
開幕式上,黎平縣委書記王茂才在致辭中說,近年來,黎平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一城一地一品牌」發展定位,推進「三個同步」發展,用活用足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以節促游」「農文旅」結合,闖開一條脫貧致富的發展新路,將侗年節等傳統節日與侗文化旅游節、鄉村旅游節等旅游節慶活動有機銜接起來,打造侗族文化旅游盛宴,带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2017年,黎平全年全縣接待游客預計將達452.8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有望突破38億元。
黎平縣委書記接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證書
晚會現場,黔東南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州委統戰部部長潘玉鳳為黎平縣萬人侗族大歌合唱團組成授牌,上海音樂學院、貴州省體育局、貴州旅游商會分別授予黎平縣「上海音樂學院黎平縣少數民族傳統音樂采風創作基地」 「貴州省划騎跑運動基地」「貴州省摔跤訓練基地」和「貴州省自駕聯盟黎平縣自駕游基地」 匾牌。
當晚,在黎平縣南泉山文化廣場,侗年活動迎來了高潮,萬人合唱團齊聲唱響了侗族大歌《丟歌不唱真可惜》,天籟之聲響徹夜空。來自比利時的國際鋼琴大师尚·馬龍所彈奏的一曲《讓世界聽見黎平》,配搭着舞台上美麗翩躚的侗族歌者,點燃了全場氣氛。
「2018年,黎平縣將借承辦第十三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東風,做強做大旅游產業,擬建旅游類項目40個,按照4A、5A標准,重點打造「三景區一線路」——八舟河景區—翹街景區—肇興景區—黃崗侗寨精品旅游線路,圍繞旅游六要素豐富業態,提升服務水平,完善產品體系,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推動大旅游扶貧工程。力爭到2019年底,全縣接待游客將達到1000萬人次、旅游產值突破100億元、旅游產業带動全縣13000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黎平縣委書記王茂才向記者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