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縣領導實地考察城區公廁建設
為外觀漂亮的公廁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黃慶松、通訊員田茂瑜報道:12月5日,記者從銅仁市沿河縣政府部門獲悉,今年以來,沿河縣始終秉持民生情懷,堅定不移地紮實辦好“廁所革命”這件“關鍵小事、民生大事”。沿河的縣長親自带頭當起了廁所“總所長”,推行廁所“所長制”,拉開了沿河“廁所革命”的序幕,讓群眾從小廁所的“革命”中,增強了大民生的獲得感。
走進沿河城區和旅游景點的大小公廁,公廁外觀漂亮,內部設施齊全,非常人性化。公廁24小時開放,地面干淨整潔、洗手池無污垢、所有蹲坑和洗手池均采用感應式沖水器,加裝除臭設施,免費提供廁紙、干手機等,還為殘疾人設立了單獨衛生間,男女廁內還有老年人和兒童專用廁位……這正是沿河掀起“廁所革命”初顯成效的一個縮影。
“現在的公廁都是縣長親自來當所長呢!以前街上公廁較少,想‘方便’卻不方便。今年變化很大,街上公廁變多了,環境變好了,異味再也聞不到了,入廁還能聽到熟悉的土家山歌。”出租車李师傅向記者介紹說。
今年來,何支剛多次带領相關部門實地調研,堅持問題導向,從廁所布點,到廁所的建造設計,再到日常維護管理都進行量化標准化,嚴把細節關。先後在城區和周邊旅游景區新建或升級改造公廁46所,累計投入資金約700萬元。
“小廁所承載大民生,它既關乎城市形象,關乎民生需求,關乎百姓健康,這件‘關鍵小事’理應成為党委政府着力抓好的民生大事。”沿河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何支剛說。
按照旅游公廁標准,配套殘疾人衛生間、第三衛生間等,滿足游客及市民不同群體的如廁需求。還在路邊設置引導標識,標准是“確保人們在500米的距離內能就近如廁”。
在服務管理提升上,沿河采取三級“所長制”,即城區公廁設置總所長1名,由縣人民政府縣長擔任;縣級所長7名,分別由縣委宣傳部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擔任;部門級所長27名,分別由縣城管局班子成員、中層干部,相關鄉鎮(街道)党政負責人擔任,每人負責1至3座公廁環境衛生和監管工作。並聘請離退休老同志或社會知名人士作為政府勤政監督員參與監督管理。
“每一所公廁都是根據人流量大小,專門配備1至2名衛生保潔員進行管理。”沿河自治縣城管局党組成員、副局長田發明現在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縣城河西大橋下公廁和溫泉大道公廁的部門級所長,他按照“所長制”的職責,每周不定期巡查至少2次,主要檢查保潔是否達標、是否全天開放,沖水馬桶、洗手盆等,設施是否損壞,公廁標識牌、各類制度牌是否損壞等,如發現上述問題需現場處置或通過專門創建的微信工作群向縣級所長匯報處理。
田發明介紹,每個公廁的牆上都有一塊公示牌,標明公廁“所長”責任區衛星分布圖和當前公廁位置、保潔員的姓名、電話等基本信息。如果群眾進廁所,發現廁所脏亂,或者無人打掃,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公示牌上的二維碼,當前公廁名稱、總所長、縣級所長、部門所長、監督員的姓名、職務和聯系或舉報電話等信息逐一呈現,方便接受群眾監督。
在制度管理上,出台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城區公廁管理“所長制”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城區公廁各級“所長”職責、星級公廁考核評定辦法和公廁所長巡查制度。所有的公廁都把公廁衛生保潔標准等制度上牆,實行定期檢查考評,評出“星級公廁”。對評上星級公廁的保潔人員實行獎勵、部門所長年終考核優先評先評優。對管理松懈、設施損壞嚴重、廁所脏亂的保潔人員和部門所長要追究責任,全面提高公廁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