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通訊員 楊代富 報道:12月18日上午,作為2017中國侗年暨第八屆黎平·中國侗文化旅游節主要活動內容之一的黎平萬人侗族大歌決賽在南泉文化廣場隆重舉行,入圍決賽的133支侗族大歌合唱團共4037人參加萬人侗族大歌賽的最後比拼。決賽中,各合唱團精美的侗族服飾,穩健的台風,出色的侗族大歌演唱和超常規水平發揮,陶醉在場每一位游客和觀眾,為中國侗年增添濃濃的文化氣氛。
據了解,“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是我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由黎平縣牽頭申報,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近年來,黎平縣高度重視“侗族大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制定實施《侗族大歌保護辦法》等地方性保護法規,大力實施文化引領戰略,不斷推進“民族文化進校園”工程,加強傳承隊伍建設和“侗族大歌”傳習基地建設,開辦“侗族大歌”傳承保護發展骨干人才培訓班, 涌現出1000多支“侗族大歌”歌隊(合唱團),使該縣的“侗族大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較好地保存和發展。
為營造“一城一地一品牌”濃厚氛圍,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的保護傳承工作,增強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增加黎平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打造“侗都黎平·頤養勝地”城市品牌,根據黔東南州委常委會相關精神,黎平縣于2017年9月組建萬人侗族大歌合唱團,並對機關(鄉鎮)干部職工、村寨歌手、藝術團體學員、社會合唱團體等首批200余人的萬人侗族大歌合唱團骨干人才進行培訓,選派侗族大歌骨干專業人員深入縣直機關(部門)、鄉鎮(街道)、商會、村(居)委會,指導成立各侗族大歌合唱團,並教授侗族大歌。
此外,為形成“人人學侗族大歌、人人唱侗族大歌、人人傳承侗族大歌”的良好氛圍。預賽中,每支隊伍除了演唱指定的《丟歌不唱真可惜》侗族大歌歌曲外,還自選一首歌曲,有的隊伍選擇抒情溫婉的《大山真美好》《侗鄉河水靜靜流》;有的選擇曲調歡樂的《裝呆傻》《十二月勞作歌》;有的選擇經典大歌《蟬之歌》。每一支隊伍都身着絢爛侗族服飾,天籟般的歌聲在縣城、在鄉村的每個賽場上久久回蕩,不絕于耳,讓人陶醉。
據悉,侗族地區信奉以“歌養心,飯養身”,是一個以歌會友、以歌交流、以歌傳情、以歌交心的民族。在黎平侗鄉,侗族大歌以它特有的魅力和方式,維系着民族團結與和諧,維系着村寨之間的繁榮和安定,助推文化旅游“井噴”發展。同時,黎平縣萬人侗族大歌合唱團的組建和萬人侗族大歌賽事的成功舉辦,有力助推該縣侗族大歌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深入開展。過去是老人教歌,青年唱歌,小孩學歌,祖祖輩輩代代相傳。如今,在黎平侗鄉,不單單只是侗家人在學侗族大歌,苗、瑤、漢等民族都已加入到學習傳唱侗族大歌的隊伍中,全縣形成了“人人學的侗族大歌、唱侗族大歌、傳承侗族大歌”的良好氛圍,侗族大歌在黎平真正實現全民普及、遍地開花的喜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