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貴州 > 本地新聞

楊云霞:儺面具的雕刻情緣

2017-12-13
來源:香港商報網

 

楊云霞正在專心雕刻儺面具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通訊員 楊敏 報道:在貴州沿河自治縣的烏江邊,有一個土家女孩,從小就不愛做土家傳統的針線活,卻偏偏愛上與妖魔鬼怪相聯系的儺面藝術,這項在男人手中傳承已兩百多年的技藝卻在她的手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她就是沿河土家儺面雕刻藝術第七代傳承人、銅仁市唯一一名儺面具女雕刻师楊云霞。  儺戲是沿河縣當地人祈福佑吉、除病消災、鎮宅、求子等不可或缺的元素。村寨里鑼鼓齊鳴,儺戲师傅說唱並舉,以極具威懾力的儀式驅鬼逐疫,令觀者不緊顫栗而肅穆。對土家族人來說,儺戲是自先秦時期起便口傳相授的祭祀儀式,“儺”乃人避其難之謂,意為“驚驅疫癘之鬼”,如此精髓,全凝聚于色彩碰撞強烈、表情呈現誇張的儺面具。

  楊云霞是家中六姊妹中的老五,在她的童年記憶里,父親楊承香整日與儺戲面具相對。年幼的她無法懂得這些猙獰的面具究竟憑着怎麼樣的吸引力,會讓父親不辭辛勞,穿越森林去尋找最適宜制作儺面具的白楊樹,步行兩到三天去鄰縣只為買到地道的礦物顏料。多年後,當楊云霞肩負起傳承這項技藝的使命,像父親一樣四處尋找原料、砍伐、鋸木時,雕刻儺面具已成為楊云霞生活的重心,對父親在儺戲面具上的執着更是進行了新的演繹。

 

楊云霞雕刻的額拇指面具栩栩如生

  “雕刻儺面具歷來被認為是男人才能干的活,我做夢也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第七代傳承人。”1999年,楊云霞從沿河衛校畢業,學以致用,她開始操持起家中的藥房,生意做得還算順利。2005年,楊云霞的母親去世給父親沉重的打擊,讓他無法繼續雕刻。為了按時完成湖南客商訂購的一堂(十二個儺面具和一對儺公儺母)儺面具,楊云霞主動挑起大梁。

  尖角將軍是儺堂中最凶猛的鎮妖神祗之一,其造型頭長尖角、獠牙外露、眼珠凸鼓,整個面目猙獰可畏。在此之前,楊云霞僅僅做過一次嘗試,一刀一刀地刻、一筆一筆地畫,經過四五天的精心打磨後,尖角將軍不僅具備表情豐富的特征,還隱含着一種奇特的陰柔美。2005年,楊云霞的第一個成品儺面具——尖角將軍面世,並順利地以一百二十元的價格賣出。

  “尺寸越小,雕刻的復雜程度就越高,對上色精准度的要求越高,雙手受傷的幾率也就越大。完成一個標准尺寸的儺面具需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但是要完成一個一厘米大小儺面具卻需要大半天的時間。”楊云霞說。

  起初,對美術一無所知的楊云霞還得依靠父親和丈夫在面具上畫好五官,讓她可以照着雕。但是,楊云霞很快就摸清了門道,甚至不需要借助刻度尺就能精准地雕刻出比例恰當、造型誇張、形態迥異的儺面具。並且,楊云霞完成一面儺面具所需要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從起初的四五天到如今的一天一副。

 

楊云霞給儺面具上色

  “看到她傷痕累累的雙手,我真的很心疼。但是,從設計到雕功再到上色,看到她日漸熟練而極具個人風格的作品陸續出爐,這一切觸動着我的心,讓我更加堅信她所走的這條路是正確的。”楊云霞的丈夫杜尚明說。

  2009年,楊云霞經縣旅游局推薦參加了“梵天淨土,桃園銅仁”鄉村旅游才藝大賽。從設計到雕刻再到上色,楊云霞在准備比賽的那段日子里心無旁騖,一心只想如何呈現出儺面具的精髓。終于,楊云霞捧回“十佳鄉村旅游手工制品”的稱號,鄉親們從此也親切地稱她為“雕匠”。

  “儺面不是隨意雕刻,每一個儺面都滲透着許多文化。手工制作儺面具耗時耗力,就算一年不吃不喝潛心雕刻,最多也只能制作出300面標准尺寸的成品,一整年的收入除去成本也只有三到四萬元。”楊云霞談起制作儺面具為自己带來的經濟效益時,間或的幾聲歎息透露出了她的無奈。

  楊云霞所在的縣屬國家級貧困縣,在楊云霞所生活的沙壩村,當地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4300元左右。當然,和他們相比,楊云霞的收入還算可觀,但是楊云霞看見的並不是眼前這點利益,她更在乎的是如何讓更多人了解土家族的儺文化,甚至讓更多人學會制作儺面具,傳承並發揚這一幾近失傳的少數民族手工工藝。

  “要擔起傳承與發展的重任,並非口頭說說那麼簡單,父親能打破傳男不傳女的陳規,將這項技藝傳授給我,我為什麼不能開先河,將這項技藝交給更多想學的人呢。儺面具的手工制作工序繁多,共涉及取材、制坯、雕刻、打磨、着色、上漆成品6個流程、20多道工序。特別是原材料,由于大量林木被砍伐,僅尋找白楊樹這一項就常常耗費夫妻倆不少精力。”楊云霞說,如今,我們生活在開放而不斷發展的年代,就不應該墨守成規,作為文化遺產,儺面具制作及其文化不能私有,它應該為地球村的每個人分享。

  楊云霞的丈夫杜尚明說,機器雕刻出的成品不夠細致精巧、栩栩如生,並且千篇一律,毫無特點,但是其經濟利潤卻不可小覷。我們現在想明白了,堅守傳統手工工藝是為了真正的文化傳承,這一點無論何時都不能丟棄。用機器雕刻則可以上產量,是對土家族儺面具制作及文化進行普及的好的方式,兩者相得益彰。

  到目前為止,楊云霞已雕刻了幾百副儺面具,其中以人臉大小的標准尺寸為主。在傳承中創新,楊云霞還開發出汽車掛飾、手鏈、家具擺設(件)等不同尺寸的儺文化雕刻產品。在楊云霞所雕過的成品中,最小有一厘米大小的拇指儺面具,最大有一米高的儺文化家居擺設(件)。

  楊云霞告訴記者,下一步,夫妻倆將正式招收一批有志學習儺面具雕刻的學員,傳授家傳七代的技藝。同時,他們將嘗試尋求合作伙伴,對儺文化工藝品以及小型面具的雕刻進行批量開發和創新。

 

楊云霞雕刻的作品

[責任編輯:吳梓泳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