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地方产业

內黃:產業扶貧為貧困戶“生津造血”

2017-07-26
来源:河南日报

  本報訊(記者任國戰通訊員楊之甜)7月23日,內黃縣馬上鄉趙信村貧困戶白建有家的大棚內,溫度濕度適宜、土壤松軟潮濕,菜椒苗長勢喜人,將在三天后進行移栽。

  “以前家里窮,根本沒錢建大棚。去年在政府的幫助下,俺建起了這座棚。”白建有一邊干活一邊說。

  白建有手有殘疾,干活不方便,妻子也因智力殘疾喪失了勞動能力。前些年因為孩子小,白建有把精力放在照顧家人上,家里靠他偶爾打零工維持生計。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去年11月,他自籌了幾千元,加上5000元到戶增收補貼,建起了面積達3畝的大棚。

  今年開春,白建有順利種上甜瓜。種植期間,鄉里還聘請了技術員對他進行技術指導。5月初,甜瓜喜獲豐收,每畝地收入一萬多元,不僅收回了大棚建設成本,還稍有盈余。

  “下一季俺種菜椒,不出意外一畝地能凈掙一萬多。俺還準備秋后再租兩畝地建新棚……”談起未來,不善言辭的白建有眼神中充滿希冀。

  “貧困戶自愿發展產業的,按政策可享受到戶增收5000元現金支持。”內黃縣馬上鄉趙信村第一書記安艷芳介紹說,2016年,趙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48戶,大部分是因病因殘因災以及無勞動能力而致貧。其中,像白建有一樣發展大棚產業的共有4家。但問題是,對于沒有能力發展項目的貧困戶來說如何脫貧?內黃縣的做法是:到產業基地就業務工。

  在趙信村西頭,一排排新型鋼架大棚蔚為壯觀。貧困戶劉改粉正在大棚里清秧,她是該村幾十名在扶貧基地就業的人員之一,每年可以享受到戶增收資金1200元、金融扶助資金1200元,到戶增收資金發放5年、金融扶助資金發放3年。

  去年10月,趙信村成立合作社,建立了一個占地500畝的產業扶貧基地,種植溫棚蔬果。貧困戶享受到戶增收的5000元入股到合作社,每年可得分紅1200元。此外,合作社又按照金融扶貧優惠政策,從貸款中拿出3%,共計10.2萬元捐給扶貧部門作為扶貧基金,以金融帶動的名義直接分發給每個貧困戶。

  除了提供保障性收入外,扶貧基地還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企業統一管理、統一銷售,保證貧困戶優先在基地就業。“工資按小時計算,每小時8元錢,我因為要接送孩子,每天只能干五六個小時,一個月能收入1000多元錢。”對于這份工作,劉改粉很滿意。

  內黃是典型的平原農區縣,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因此,通過發揮農業產業優勢、壯大產業規模來帶動群眾增收,成了該縣脫貧攻堅的主要舉措。據了解,2016年,縣里實施“到戶增收+入股”模式,共向39家企業投入資金1830萬元,使3660家貧困戶、7595名貧困人口受益;實施“到戶增收+自我發展”模式,扶持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使用到戶增收資金147.5萬元,使319戶貧困戶受益。

  “光靠政府臨時救濟,解決不了貧困戶的長遠問題。有了產業才能讓貧困戶樹立自信,變輸血為造血,才能實現長期穩定脫貧。”內黃縣委書記王建國說。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