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地市简讯

紅崖村的新打算

2017-06-29
来源:河南日报

  □本報記者田宜龍李宗寬

  一幢幢青瓦白墻的新建安置房,整齊依偎在青山腳下,水泥路直通家門口,學校、敬老院、社區服務中心寬敞明亮;家家廚房里用的都是自來水、液化氣;生態養殖場里,豬肥雞歡……

  6月28日,記者來到12年前本報曾報道的我國最早的扶貧搬遷村——嵩縣黃莊鄉紅崖村,感受到了新的變化,聽到了新的心聲,看到了新的希望。

  2005年12月15日,《河南日報》在一版重要位置曾分別以《紅崖村又一批群眾走出深山進新村》《伏牛依依說深情》為題,報道了“地像墻上掛,旱澇都害怕;一場大雨下,要啥沒有啥”的紅崖村通過搬遷實現脫貧的故事。

  村支書高萬慶指著新建的樓房和成排的平房說,這是三期、四期的搬遷安置房,由于各級黨委、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居住條件比原來一、二期的還要好。

  記者來到曾采訪過的張寬新家,新蓋的4間樓房格外醒目。59歲的他看上去精神不錯,“俺倆孩子一個進城打工,一個部隊當兵。我平時在附近干點零活。這新蓋的房子花了五六萬。”他說。

  高萬慶介紹說,紅崖村有165戶、541人,村民收入除了靠到外地務工外,這些年村里還種植起核桃、中藥材、香菇,圍繞打“生態”牌辦起了土豬場、草藥養羊場、爬樹雞場。村里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由搬遷前的630元提高到4000多元。

  在生態養豬場,技術員兼銷售員鄧延斌說,養豬場年銷售收入200多萬元,在嵩縣、洛陽開設有“紅崖生態豬”專賣店。去年養殖場成立了“興萬家”專業合作社,免費給貧困戶送兩頭豬,養大后按保護價收購,帶動周邊100多個貧困戶參加合作社。

  “為了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產業、能致富’的發展目標,鄉里正打算在原來搬遷出來的山溝發展鄉村旅游業。”黃莊鄉黨委書記石勝軍告訴記者,利用紅崖村生態好、古民居,還有水簾洞、雷寨山等風光,準備與高校結合建立寫生基地,并引資發展旅游業,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