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2016中國國際奶業展覽會暨乳業合作大會,從論壇活動到展覽現場,從乳企老總到專家學者,記者多次聽到一個熱詞——巴氏奶。
雖然乳業經濟正日益國際化,而乳制品的市場方向則是本地化。在本土市場爭奪戰中,以營養、新鮮為基因的巴氏奶正在成為國內乳企的制勝希望。巴氏奶正被業界視為朝陽產業,如果說巴氏奶承載着民族乳業的新希望,也並不為過。
巴氏奶成為展會亮點
本屆展覽會上,參展的乳企都带來了最新的主打產品,其中口感良好、包裝新穎的巴氏奶是一大亮點,每一個巴氏奶品牌的展台前都圍滿了品嘗、諮詢的參觀者。
所謂巴氏奶,是以鮮牛奶為原料,利用巴氏殺菌法,即用72-75度的溫度加熱鮮牛奶15-20秒,殺滅有害微生物。其特點是能最大限度的保持牛奶的營養含量和良好口感。其保質期很短,一般為3—7天。
在家門口舉辦奶業大會,我省骨干乳企完達山乳業自然不能錯過機會。正在展館忙碌的完達山乳業日配鮮奶事業部總經理呂鮮平告訴記者,這次完達山乳業展台的“主角”是一款他們最新研制生產的巴氏奶,現場熱烈的反響令他們對巴氏奶的市場前景信心十足。今年完達山乳業將重點實施巴氏奶戰略,力爭3年使訂戶達到30萬,5年內佔有哈爾濱市10%的市場。
我省另一家老牌乳企紅星乳業也視巴氏奶為朝陽產業,其液奶事業部經理趙元亮告訴記者,展會第二天,他們带來的巴氏奶就被品嘗和搶購一空。近兩年,紅星乳業在其大本營牡丹江市周邊開拓市場,目前已有3萬多訂戶。未來3—5年,他們要力爭達到8萬訂戶。
巴氏奶市場方興未艾
在當今消費升級時代,國人的乳制品消費正從“喝上奶”向“喝好奶”轉變。與常溫奶相比,酸奶、巴氏奶等更新鮮、更營養的低溫奶,更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而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2015年,國內乳企發展速度放緩,液態奶的增幅僅有5%,而低溫奶的增速卻逆市達到了10.5%。從全國來看,低溫奶佔液態奶的比重已接近三成,而在北京、上海,巴氏奶的市場佔有率已接近50%。
據了解,巴氏奶對生產條件要求苛刻,從擠奶到消費者需24小時完成,還需全程冷鏈運輸保存,因此不適于長途運輸。這意味着它更適于本土化生產,這也就為區域性乳企迎來了發展良機。光明乳業、三元乳業、現代牧業集團都將目標鎖定了巴氏奶。
一個可喜的現象是,最近一年我省乳企也緊抓良機,蓄勢待發。一些巴氏奶開始在哈爾濱、牡丹江、大慶等地的市場上崭露頭角。呂鮮平介紹說,為發展巴氏奶,完達山乳業今年改造了工廠,更新了設備,而且將最好的牧場作為生產巴氏奶的奶源。還專門為奶站配備了冰櫃,新購進100多輛保溫三輪車配發給送奶員,以保證全程冷鏈配送。
發展巴氏奶放眼長遠
雖然巴氏奶的生產過程短,但發展巴氏奶產業卻需放眼長遠。
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劉寧說,巴氏奶的本土化性質決定了它是一種極具競爭力的產品,消費者多是訂購產品,銷量比較穩定,一個乳企可以籍此佔據一方市場。又由于生產巴氏奶的奶源必須是本地的生鮮乳,因此同時保護了本地的奶農,進而带動上游養殖業的發展,這對我省這個奶源大省尤其有利。
專家建議,我省應將巴氏奶作為一個長線產品,找准方向,做好規划,奶業鏈條上下齊心協力。當前應大力倡導巴氏奶消費,讓巴氏奶進社區、進超市,引導消費者喝巴氏奶。只有巴氏奶有了市場,乳企才能發展,進而带動前端牧草、飼料、養殖等產業鏈發展。
(據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