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新疆 > 本地新闻

新疆阜康市:让绿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底色”

2015-12-25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讯】记者林楠报道:风景宜人的天池、绿意昂昂的现代乡村、与文化交融相生的山水景观……近年来,新疆阜康市的经济转型增长体现在一草一木中,体现在整洁有序的城市景象之中。

  “十二五”以来,阜康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惠民富市”战略,科学规划功能区布局和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发展,全力争当“三个率先”排头兵,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疆前列。

  让县域工业“绿”起来

  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市委班子将“生态立市”同“实力阜康”并肩齐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建设理念被切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生态立市”是阜康市的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因此在招商引资上,杜绝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对所有新、扩、改建设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自2011年以来,共拒批36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污染较重的项目,涉及资金达238亿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与此同时,阜康市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累计投入近20亿元完成33个污染治理项目,全市火电、水泥、焦化和铸造企业的脱硫脱硝等设施全部投运。关停淘汰焦化、铸铁、火电等落后产能12个,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在全疆率先开展环境监理和智慧环保视频远程监控工作。近年来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85%以上。天池景区33.83万亩草场全面禁牧,恢复绿化面积36万平方米。实施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完成生态造林5万亩。坚守水资源“三条红线”,加强国有农用地管理,炸毁填埋非法机井62眼,退减灌溉面积3.43万亩,弃耕5万亩。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9家,较“十一五”末增加24家,距离“千亿园区、百亿产业”目标更进一步。氯碱精细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优势产业实现循环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全疆首个瓦斯发电项目科林思德煤层气综合利用、晋源能源焦炉尾气归集等新能源项目投产见效。56家小微企业入驻苏通和阜东创业园。产业园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入园企业达225家,获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市、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让生态旅游“舞”起来

  阜康市旅游景观独特,自博格达峰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北80公里垂直距离内有雪域冰川、高山草甸、森林湖泊、戈壁绿洲、大漠胡杨等景观带,被称为新疆地质地貌博物馆,素有“新疆客厅”之称。世界自然遗产“新疆天山”——博格达和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天山天池,浓缩了中国西部人文文化与自然风光的精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与生物圈博格达峰保护区,获批国家级地质公园,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是国内外游客神往的休闲养生福地、观光旅游圣地。

  阜康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不容小觑,加之较强的开发与保护意识,生态旅游业成了县域经济的又一大抓手。

  近年来,阜康市突出抓好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着力破解“大天池、小阜康”的难题。大力发展以天山天池为龙头的旅游文化产业,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模式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完善天山天池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确保五江国际酒店和温泉馆在“十三冬运会”前投入运营,力争天山海洋水世界、奥生天山文化园、丝绸之路国际村、博格达小镇等项目明年开工建设。充分发挥西域旅游公司上市融资作用,丰富完善旅游产品和项目,延伸旅游线路,加强景城互动,留住过夜游客。全力做好第十三届冬运会赛事承办工作,打响“王母仙乡,人民阜康”的旅游形象品牌。

  补上生态文明建设短板,打造新疆最洁净、最健康的地方。大力开展生态屏障建设,启动实施30万亩生态屏障建设,做好梧桐沟沙漠公园、沙漠前缘带、南部前山带、泉泉沟西台子荒山及水磨沟、甘沟道路的生态建设工程,着力构建以城市南部山区森林屏障、国省道绿色景观带、引额济乌干渠南岸绿色长廊为主的“两纵两横”生态功能体系。

  深入推进生态旅游观光区、文化娱乐消费区、高端运动休闲区、特色旅游体验区“四大旅游功能区”建设。天池景区新游客集散中心、马牙山索道、世博新疆馆等先后投用,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成为“十三冬”雪上项目主赛场。西域旅游公司成为新疆首家上市旅游企业。2015年预计全市接待游客535万人次,增长8%;旅游收入40亿元,增长12%,创历史新高。

  据阜康市委书记王志华介绍,“十三五”时期,将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打造“产业新城、旅游名城”为主要任务,坚持“一条主线”、“三个引领”,突出“三个着力”(着力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着力在破解发展难题上下功夫,着力在补短板、消瓶颈上下功夫),让绿色连通世界自然遗产地,让绿色成为阜康发展的“底色”,加快推进“创新阜康、山水阜康、文化阜康、人民阜康”建设,确保在全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前,“生态阜康、山水阜康”已成为全市社会共识,生态经济成为全市县域经济的主打。在“十二五”收官之年,阜康市2015年的工作硕果累累——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亿元(不含石油),增长14%,是“十一五”末的2.5倍;实现公共财政收入20.6亿元,增长12%,年均增长19.73%,较“十一五”末翻了近两番;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5亿元,增长18.6%,累计完成785.4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6.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达到25500元,年均增长12.67%,是“十一五”末的1.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达到16300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