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淘寶服務站內,村民在工作人員指導下網購布鞋。
長江商報消息 ◎電商挺進農村
市場引導淘寶、京東和區域電商爭相搶灘,政策和硬件配套卻成“最后一公里”障礙
□本報記者 汪志
搶灘農村市場,這個看上去很美的機遇,其實困難重重。
“我們‘上街了’,雖然是湖北的一個小電商平臺,但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預計用兩年時間,就可以打造成20億元的交易平臺。”
7月23日,湖北孟菲斯市場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元成對長江商報記者信心滿滿地說。
實際上,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農村電商的熱潮逐漸蔓延開來。上到總理,下到縣鄉長;大到商界巨頭,小到普通創業青年;在外,互聯網企業跨界,在內,涉農企業轉型。
農村市場由過去的邊緣地帶,一下子成為電商搶奪的香饃饃,預計市場總量明年可以達到4600億元,除了淘寶、京東等大品牌電商大力進駐爭奪農村市場,湖北黃梅縣也開始推出電子商務進農村實施方案,一些地方企業也推出自有品牌農村電商,與大品牌電商搶奪農村市場的先機和份額。
專家表示,對農村市場消費者來說,選擇哪家電商、購買哪樣產品,他們也會掂量究竟誰家的饃饃更香。
電商農村市場動作頻頻
7月14日,財政部和商務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黃梅縣榜上有名。長江商報記者從黃梅縣商務局獲悉,第二批示范縣的建設期為兩年,黃梅縣將獲得中央財政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財政資金定向用于建設完善縣、鄉、村級物流體系,縣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的建設改造,以及品牌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和電商培訓等。
除了黃梅,此次湖北還有麻城、英山、赤壁、鶴峰、廣水、秭歸、石首等地入圍。與電子商務進農村相對應的,是電商爭先恐后對像黃梅這樣的農村電商市場的加入和爭奪。
“上街了”網購平臺成立于2013年7月,是湖北照豐控股集團旗下湖北孟菲斯市場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的服務黃梅本地市場的綜合型電子商務平臺。在黃梅縣政府的指導和協調下,在黃梅縣地區以“一村一店 網訂店取”的模式,實現外埠商品“下鄉”和本地名優商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在2015年底要將網點擴展到200個,把模式復制到武穴、蘄春等地。
“我們農村人管購物叫上街,所以我們的電子商務平臺就叫‘上街了’,對村民們來說通俗易懂。”湖北孟菲斯市場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元成介紹,目前該電子商務平臺數據庫單品達到4萬個,農民的生活物品、農機農資、名優特產都可在網上交易。相對而言,“上街了”只是農村電商市場的一個小角色。雖在農村電商市場動手較早,但因實力的緣故,鬧出的動靜也有限。
在去年10月召開的浙江省桐廬第二屆電子商務發展大會上,阿里巴巴和桐廬縣政府部門正式簽署了《農村發展戰略落地桐廬試點項目》。這意味著,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有了第一個試點。它的農村淘寶,可以用“五個一”來概括:一個村莊中心點、一條專用網線、一臺電腦、一個超大屏幕、一幫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
阿里巴巴集團的“千縣萬村”計劃將在三到五年時間里投資100億元人民幣,與各地政府深度合作,以電子商務平臺為基礎,在全國范圍內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頸,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
而繼“農村淘寶”之后,2014年底京東全國首個農村電商試點縣落戶四川仁壽,仁壽縣人民政府成為京東下鄉進村“星火試點”的首個簽約地區。2015年1月16日,京東集團華中首家“京東幫服務店”在湖北省黃石大冶市正式開業,業務范圍覆蓋大冶市下屬33個社區及335個村,影響人群數量接近100萬。當地農村的消費者將率先體驗京東大家電的“最后一公里”服務。此次入駐大冶市的大家電“京東幫服務店”主要是為縣級城市及農村消費者提供大家電購物、送貨、安裝、退換、維修一站式服務,是京東授權的服務合作商。除了提供大家電的一站式服務外,京東幫服務店還提供代下單服務,幫助村民熟悉、了解網購操作。
可以感受到的是,阿里巴巴和京東都在用高大上的玩法做農村電商,當兩家電商巨頭開始在農村市場攻城掠地時,農村電商市場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大好景象。
縣政府牽頭打造農村電商
上述“上街了”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誕生于素有商貿旅游“金三角”之稱的黃梅縣小池鎮。目前該縣正在以“上街了”黃梅人自己的電商平臺為依托,向全縣鋪開電子商務進農村。
日前,長江商報記者來到黃梅縣小池鎮采訪時看到,一個集交通運輸、倉儲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支付于一體的孟菲斯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如火如荼建設中。
“農村電子商務如何解決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高元成解釋說,“上街了”擁有配套的物流中心,將實體店開到村民家門口,每天將貨物直接送到村級電商服務店。而在黃梅,其他快遞只能到縣城和小池鎮,村民拿快遞費錢費時。在“上街了”村級實體店網1.8米高的超大電子顯示屏上輕點鼠標,物流將化肥配送到村里的實體店,村民輕松方便運回家。目前,全縣已建成了103個一村一店。
由于多種原因,長期以來,農村成了假冒偽劣產品的集散地和傾銷地,農村市場被制假售假者視作“天堂”。對此,高元成介紹,為打消村民買到假貨的擔心,“上街了”配套建設電商線下實體體驗館,讓人眼見為實,網上購物更放心。在體驗館里,野菜、蜂蜜、山茶油、糯米酒等名優特產擺上貨架,高經理表示:“農資農機網上購,名優特產網上賣將成常態。”
如出一轍,在搶灘湖北農村電商市場的風潮愈演愈烈之際,“京東幫”服務店一方面幫助不懂電腦的人網上下單,一方面負責京東在縣域(城區和農村)的冰箱、洗衣機、電視機、抽油煙機等大件家電配送、安裝和售后等服務。
“不離地,不離鄉,電子商務奔小康”“一起‘上街了’,生活更美好”,高元成向記者描繪出這樣一幅藍圖,孟菲斯電子商務平臺將用兩年時間打造銷售額可達20億的交易平臺,成為中部商貿物流產業園發展的核心動力。
作為自主研發的電子商務平臺,“上街了”的發展得到了黃梅縣的大力支持。長江商報記者從黃梅縣委宣傳部了解到,今年4月該縣政府出臺了《黃梅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支持搭建以該縣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孟菲斯公司為示范主體,以“上街了”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為載體,用三年時間,把黃梅縣建成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根據上述方案,黃梅縣將加快發展企業網商200家,在淘寶、天貓、京東、1號店、蘇寧易購等知名電商平臺,建設旗艦店、專賣店、專營店5000家,建立個人網店6000家。創建電子商務產業創業孵化園2個以上,培育電子商務集聚區1個以上,建設300個村級電商服務店,實現村級電商服務點全覆蓋。培育15家交易(銷售)額3000萬元以上、30家1000萬以上的電子商務企業,10家農村電子商務示范企業。”黃梅縣委宣傳部一位相關人士介紹,該縣去年電子商務交易已超過20億元,電商搶灘農村市場,已成為黃梅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農村電商市場需破“四難”
黃梅為什么要搞農村電商?有哪些優勢和難處呢?
“一個是農民的現實需求,農村消費市場起不來,有‘買不起’的問題,更有‘買不到’的問題。現在農村人收入慢慢上來了,是電商切入的好時機。”黃梅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試點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領導告訴記者,黃梅縣政府認為發展農村電商有多個方面的需求和好處:對青年回鄉創業的推動,一根網線、一臺電腦、一個賬號、幾千塊錢,也就起步了,創業門檻低,風險小,動動鼠標有收入。各地的淘寶村起來后,必然能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再者是農業產品銷售的轉型和縣域經濟的發展轉型要求。電商能夠帶來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帶動配套的生產、加工、儲藏、物流和電商服務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激活了消費,讓縣域經濟注入新活力;同時,也是新常態下的城鄉統籌要求。把分散的小農業,通過“互聯網+”形成一個大數據,充分實現市場對接,讓農民特別是農村的年輕人能在互聯網上掌握發展的主動。
電商把觸角伸向農村,某種程度上是由于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持。去年7月,國家工商總局出臺了《關于加快促進流通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表明要積極支持并鼓勵網絡商品交易平臺向農村延伸、發展,提高農村市場流通效率,方便農民群眾生活。
隨著農村網絡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其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村網購需求呈現爆發增長。據不完全預測,2014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總量1800億元以上,2016年將突破4600億元,其中湖北將超過400億元。和“上街了”“京東幫”“農村淘寶”一樣,電商大佬正在加速布局湖北農村市場。
加緊和有農村配送能力的郵政局、快遞公司合作,或自建物流,務求盡快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已成為眾多轉戰農村電商市場企業的共同認識。但有觀點認為,雖然農村市場潛力具大,但要徹底打開還任重道遠。
綜合多位電商業人士的意見,農村電商的難題主要有四種:一是賣出去的困難。農村賣家,在網上展示自己的農產品容易,讓買家購買自己的產品也不難,難就難在如何控制物流成本;二是買進來的難題。由于公路硬件設施千差萬別,造成了農村交通狀況的參差不齊。因為對成本的控制,快遞公司對農村買家基本上是“愛莫能助”; 三是電商意識方面的難題。對于相當一部分農村買家來說,還尚不能完全接受電商網購這一事物。四是農村鮮有電子購物的人口。農村老齡化、青壯年流向城市、空心村的人口問題對農村電商制約不小,且鄉村中真正有購買力的中年以上人群幾乎是不觸網用戶。
農村市場肯定是電商發展的下一個重點,這已經毋庸置疑。但是,政策的缺失、硬件設施的不足以及思維意識的轉變困惑,決定了農村電商的難題絕不僅僅只是“一公里之遙”那么簡單。不管是阿里巴巴、京東、“上街了”,還是其他電商,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浙江桐廬:難復制的“農村淘寶”示范縣
長江商報消息 當地外向型經濟促成“農村淘寶全覆蓋”,中部電商生態基礎與桐廬相距甚遠
□本報記者 劉濤 發自浙江桐廬
桐廬,這個被稱為“快遞之鄉”的杭州縣城,作為目前全國唯一“農村淘寶”全覆蓋的縣域,不僅吸引了當地青年返鄉創業,也引發了全國縣域的關注和仿效。
“當時很意外看見農村淘寶的招募啟事,就去試了下運氣。” 7月23日上午,面對長江商報記者,鐘璐群邊說邊忙著拖動鼠標在電腦上幫前來造訪的兩位村民選購電腦。鐘璐群是杭州市桐廬縣蘭田村村民,半年前,她正式成立農村淘寶服務站,通過互聯網給村民代買代賣生活物品,3天后這些物品就能送到村民家中。
距離她50公里外的百江鎮聯盟村,村民童第之帶著妻子也在從事著和鐘璐群同樣的工作,不同的是,童第之從為村民代買逐漸增加為村民代賣土特產,“最遠的能銷售到東北”,還介入螞蟻金服的業務。
7月24日這天,剛忙完一天的童第之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畢業回鄉后從事農村淘寶,不僅可以照顧年邁的父母,更大的意義在于幫忙老百姓增加收入和服務,使得村淘服務站成為農村信息的輻射地。像這樣的案例在桐廬縣很多,這得益于農村淘寶項目在桐廬的首個試點,桐廬縣委書記舒丹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這樣的村級淘寶服務站已經在該縣全面覆蓋,大批年輕人回到村里,成為信息輻射和創新的動力。”
桐廬當地居民受訪時認為,這看似普通的變化,實質上是阿里巴巴與桐廬線上線下的試驗,阿里巴巴要進入農村淘寶市場,桐廬當地不僅快遞物流具備先天優勢,且當地農業以及制筆業、針織業所支撐的產業產品亟待擴大市場。從去年10月開始,阿里巴巴和桐廬二者這樣供需結合就慢慢枝繁葉茂起來。
阿里巴巴為何選桐廬?
7月23日上午,在距離桐廬縣城搭乘的士需要11塊錢、耗時10多分鐘的蘭田村委旁邊,鐘璐群的村淘服務站里一直人來人往。
身材瘦弱的鐘璐群不僅要顧及收取快遞件,還要“招呼”好前來咨詢電腦的村民父子倆。鐘璐群忙著為父子倆篩選性價比較高的電腦,力圖促成這筆淘寶訂單,盡管當時并沒有促成這一單,但聰明的鐘璐群做了個折中的方案讓父子倆回去考慮。
這只是日常最常見的一幕,鐘璐群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現在平均每個月有300單以上成交,她說,蘭田村只有300多人,又離縣城太近,屬于城市郊區,導致訂單并不太多。相對而言,就住在S05省道邊的童第之的日子比鐘璐群好過得多,因為他所處的聯盟村離縣城50公里,村民對網購這一新購物形式接受快,加上他在這座擁有3000人的村子的口碑,無論代買代賣都能獲得較豐厚的傭金。
如今,通過鼠標在網上購物被桐廬縣越來越多的村民接受,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在去年首批開張4個點第一天2小時就完成交易335筆,截止到今年4月底,累計實現網絡交易6.4萬筆,成交額1020萬元。
舒丹告訴記者,今年6月底,桐廬已經建成183個村級站點,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全覆蓋的縣。
如今在村里生活也能實現網上購物,這在3年前是當地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記者了解到,當時當地對電商還是一種不信任的狀態,且淘寶熱衷于城市里的爭奪,遠遠沒有將觸角伸入農村市場。
村級淘寶的硬件全部由阿里巴巴提供,人員由阿里巴巴培訓。鐘璐群向記者介紹,目前,阿里巴巴免費提供顯示屏、電腦及桌子合計1.5萬元,只有使用權,還有1萬元的免息貸款用于日常周轉。
舒丹7月22日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桐廬縣相關部門此前幾年就對電商戰略布局,為此后發展電子商務做了相當多的鋪墊。
從宏觀上來看,桐廬縣距離杭州主城區較近,易接收到主城區的信息“輻射”,另外當地傳統制筆業、針織業等對發展電商有支撐,舒丹受訪時表示。其實,渴望電商發展除了村民能獲得實惠外,“焦慮”最大的應該是當地的企業。3年前,針織、制筆、箱包等行業外向型經濟普遍受到國外市場萎縮影響,產品出口八成以上的企業繼續拓展市場,這種情勢下,向線上渠道的開拓也成為必然。
桐廬需要線上合作來解決積壓的農產品和工業品,阿里巴巴正在做農村淘寶戰略布局,二者結合好像是一次農村電商的試驗,桐廬順理成章地成為全國首個農村電商試點縣。
而在此前,桐廬當地政府已經著手解決快遞進村難題,先期在縣城成立運營中心,由桐廬郵政接手將商品送達各村淘服務站點,當地政府以1.5元/件的快遞補貼解決了農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截至目前,該縣已有5000多家企業涉及電商,形成覆蓋一、二、三產業和文創產業,多層次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格局。
阿里巴巴2014年底的數據顯示,桐廬縣在天貓和淘寶平臺上的活躍賣家就有5100多個;年銷售超過500萬元的電商骨干企業達52家,這52家骨干企業網上銷售14.54億元。
三年“速成”全國樣本
桐廬縣縣長方毅此前寄望于將“村淘”打造成一個電商樣本,“買則便捷,賣則快捷”。這個愿望如今在當地基本成為現實。
長江商報記者在當地采訪了解到,桐廬不僅將農村淘寶模式從選址為核心的1.0模式升級為選人為核心的2.0版本,還正在升級為3.0模式即培植一批電商企業。3.0版本的意義在于,引入成規模的電商企業,帶領當地“村淘合伙人”,形成一批懂市場、會銷售、有渠道、知標準的“村淘”隊伍。這相當于將企業和年輕人等資源進一步整合起來,當地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就是桐廬主辦第二屆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峰會前一天,7月8日,桐廬為配置電商企業融資成立“電商企業助貸基金池”。桐廬縣商務局局長吳紅庭對外宣稱,基金池由縣政府和縣電商協會骨干企業共同出資建立,基金規模為3000萬元,銀行可以為整個桐廬的電商企業提供不低于3億元的融資需求。
“今后,電商企業可以先填寫申請,經過多道審核并通過后,就可以直接從銀行無抵押貸到款。每個企業一次最多可以貸200萬。” 吳紅庭稱。
7月24日,桐廬縣商務局電商科科長施瓊芬在外地出差途中向長江商報記者確認,目前3.0模式還沒有得到全面推進,但是應該很快了。
不僅如此,桐廬模式也已成為全國樣本,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桐廬縣與阿里巴巴合作建立農村電商全國培訓中心,舉辦9期縣長班,“桐廬模式”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
各界來探究的“桐廬模式”課程需要耗費2天時間,但桐廬縣建立這種樣本僅僅用了3年。長江商報記者在當地采訪了解到,2012年,桐廬縣啟動電子商務建設工作,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2年8月到2013年底,這個啟動階段所做的工作就是,梳理電商理念、營造電商氛圍和給予信心,來推動加強企業開展網絡營銷,創造無風險觸網的機會。
2014年是第二個階段,桐廬“給支撐、給配套、給服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建立一個讓不懂電商、有興趣嘗試但又猶豫的企業有一個無風險觸網的平臺,隨后建立電商服務中心、電商倉儲中心,加快電商核心園區建設。
第三個階段是2015年,核心是向下發展農村電商和向外發展跨境電商。
通過3年時間發展,桐廬已經擁有3個核心電商產業園,入駐電商企業57家,建立8個本地電商支撐平臺,183個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覆蓋縣域內所有農村,日均發貨量4萬單以上,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全覆蓋的縣。
不過,這種“速成式”的樣本也被一些人士詬病,當地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記者表示,盡管當地電商飛速發展得到外界的高度認可,縣域電商的生態體系建設已經初見成效,但是3年時間培植起來的“樣本”,從時間和質量上來講過于急于求成,樣本體系和生態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指標考量、完善和優化。
7月22日至25日,長江商報記者輾轉走訪多個“農村淘寶”服務站點調查發現,其情況各異,代購業務主要依賴于阿里巴巴給予的傭金,即便一個月300單以上,所獲“僅是零花錢”;在到收益和回報較高的代賣業務上,受制于QS認證、食品安全以及發送快遞物流費用居高等情況,有當地特色的土特產及生鮮產品尚難以大批量地賣到國內其他省份,由此導致全職做農村淘寶業務年輕人的經濟收入不高,積極性將會打折扣,上述這些問題亟待完善和解決。
復制“桐廬模式”難題
隨著調查采訪的深入,記者發現桐廬電子商務的推進得益于多個層面的推動。
最先引發桐廬縣向電商產業布局的發軔,應該是當地外向型經濟受到國外市場萎靡的影響所致,在眾多企業要生存、員工要吃飯的情況下,企業向線上突破成為一個重要渠道。
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桐廬縣分水鄉制筆業發展長達20年時間,現在有518家制筆企業,配套企業221家,全行業年銷售50億元;此外,在橫村鎮,當地輕紡針織產業有大小企業1050家,年銷售50億元以上。上述兩大產業8成以上長期依賴國外市場,3年前受國外影響而應聲求變是觸網的原因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巴巴最近在江西于都、湖北通山及湖南桂陽設立試點縣,這些縣市的電商生態基礎與桐廬并不同,桐廬的優勢在于距離杭州80公里,處于杭州都市經濟圈和義烏商圈重合部,民營經濟十分發達,其發電設備制造、醫療器械、針織服裝及制筆和箱包等主導產業已經形成明顯的特色產業集群;另外快遞業非常發達;縣財政每年拿出1500萬元電子商務發展資金,用于電子商務平臺的扶持獎勵。這也是全國各地500余批次代表團前來考察的重要原因。
當地受訪人士對此表示了擔憂,受制于上述因素或在中西部縣市短期內復制“桐廬模式”不太可能。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桐廬在發展電商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打造淘寶村,而是抓住農村發展電商的“物流”“人才”和“資金”三個要素去設計解決方案,建立農村電商生態系統,實現大眾創新。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此前對媒體表示,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仍然存在一定困難,要因地制宜,善于從當地特色產業入手,利用線下基礎優勢,帶動線上發展。
7月24日,長江商報記者就此向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發送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時止未獲回應,此后記者聯系桐廬縣電子商務協會要求采訪被以正有接待為由拒絕。
事實上,此前,阿里巴巴在今年為農村淘寶公布“千縣萬村”計劃,該計劃將在3至5年內投資100億元,在全國建設千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各村級服務站。
浙江桐廬縣蘭田村的農村淘寶標語。本報記者 劉濤 攝
湖北通山試點“淘寶村”喜憂樣本
京東通山縣服務中心開業——京東希望以此為據點將觸角伸到農村。本報記者 劉飛超 攝
長江商報消息 政府借力電商遠銷特色農產品,電商遭遇適齡“人口不足”難題
□本報記者 劉飛超
大學生創業者唐國安從城里回到農村,在網上把他家生產的野生山茶油的銷售額做到200萬元。電商在湖北通山偏遠的農村,表現出了非凡的魅力。
不僅僅是唐國安,在省級貧困縣湖北通山縣,當地急切搭乘電商下鄉這趟班車,來改變當地落后的面貌。
7月23日,通山縣商務局局長祝華奕坦言,盡管目前通山縣的農產品通過電商銷售每年不過1000萬元,但當地有信心在短時間內達到1個億以上。
與此同時,以阿里和京東為代表的國內電商,在經過城市市場多年的血拼之后,大局已定,希望在中國廣大的農村重新劃分勢力范圍。出身江蘇宿遷農村的京東董事長劉強東于2014年初提出京東五大戰略,渠道下沉和農村是其中一大方向。
在電商以及地方政府雙方共同的需求之下,雙方一拍即合。
然而,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問題是,借電商之力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農產品進城,農產品本身的問題也尚需解決;而于電商來說,如何讓農民接受電商,并解決物流進村,讓農村用戶真正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便捷的電商服務,仍是長路漫漫。
貧困縣的電商夢
將祖傳手藝制作出的山茶油從年銷售額七八十萬做到200萬,30歲的唐國安只用了短短一年。
唐國安的家在通山縣最偏遠的鄉鎮,距離縣城數十公里。地處山區,靠山吃山,當地盛產野生茶油樹。從他的爺爺開始,唐家就開始制作山茶油,在當地小有名氣。
大學畢業之后,唐國安一直供職武漢的一家互聯網公司。而在老家,他的爸爸繼承了家族的手藝,一直做茶油。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村人,唐國安的爸爸一直采用傳統的方式銷售,將生產出來的茶油散裝銷售。
2012年,唐國安果斷辭掉武漢的工作,回到通山老家,接過了父親的衣缽。當年,他引進了生產線,并注冊了自己的品牌。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不想走父親走過的老路。
同時,他將自己之前在學校以及工作中的所學,全部用到了茶油上。之后便開始在網上銷售茶油,當時周邊的人都不相信,他能在網上把茶油賣出去。
他注冊淘寶店,并通過微信微博做品牌宣傳以及微店銷售。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他就通過網絡把茶油賣到了武漢甚至北上廣等地。2014年,產品的銷售額更是達到了200萬。“按照今年的進度,銷售額有望達到300萬。”
唐國安只是通山縣用互聯網創業成功的一個代表,而當地更多的人還在遠離電商,農民們辛苦收獲的農產品因為沒有渠道,銷售不暢的情況一直存在。
7月23日,祝華奕告訴長江商報記者,通山縣慈口鄉是著名的蜜桔之鄉,慈口蜜桔也是湖北名牌產品。即便如此,慈口蜜桔曾不止一次出現豐收卻沒人要,只能任憑其爛在地里。
通山縣境內的富水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盛產上好湖鮮,品質不輸浙江千島湖,卻因沒有品牌,只能以極低的價格賣給江浙一帶的商販,他們拉到當地之后,只是在千島湖洗個澡,就成了千島湖的魚,以數倍的價格賣出。
品牌弱勢以及銷售渠道的不暢,通山縣在這里吃了不少虧,當地急切希望搭上電商這班車,實現當地經濟的發展。
爭當湖北第一家
胡娟,通山縣縣長,2011年當選通山縣縣長時才30歲,當年因為以這樣的年齡當選縣長,而在社會上引起轟動。然而短短幾年間,胡娟就通過在當地實施的一系列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電商能在通山縣迅速發展,與縣長胡娟不無關系。”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當地多位官員如是說。
胡娟第一次開始思考電商在通山的發展是在2013年。在當年底召開的湖北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長說:“湖北是電子商務消費大省,但不是產業大省,全省每天都在急急忙忙給人送貨。”胡娟在筆記本上寫下了目標:“破解電子商務產業在農村基層扎根的難題,從通山做起。”
從2014年初開始,以胡娟為首的通山縣政府官員開始頻繁與電商界人士接觸,為未來通山的電商發展鋪路。
戴波,通山原通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原本在浙江從事跨界電商,做得風生水起,但一次通山之行之后,他決定將這里作為自己未來發展的大本營。
戴波介紹,2014年1月,因為同學關系,他受邀來通山考察,“因為我的一個同學和胡縣長關系不錯,只是受邀過來看看。”在當地考察并與胡娟進行了幾次長談之后,戴波決定留在通山創業。
戴波說,在京東阿里決定進軍農村之前,他就開始研究農村電商市場,在他看來,廣大的農村電商市場的開拓大有可為。而就通山來說,作為省級貧困縣,地方不大不小,人口也不算少,恰恰適合做試點。而且當地政府也表現出了對此事的重視。當地拿出一棟7層大樓作為電商服務中心,為全縣的電商企業免費提供辦公場地。
電商中心在通山提供五大類服務。首先就是培訓服務,對有意向從事電商的人員組織培訓。另外,電商中心給當地的線下商家提供美工、攝影等有經驗的團隊。通山定出了電商抱團思路,將目前各自為政的電商賣家集中起來,在京東、天貓、1號店等平臺開設地方館,電商中心負責地方館的運維。未來還將參與營銷推廣,提供包裝設計等業務。
祝華奕介紹,為吸引阿里巴巴選擇通山,他們多次前往阿里巴巴總部拜會公司高層,并以地方政府的力量推動省內相關部門接納阿里巴巴的村淘試點在湖北落地,“我們當時給阿里提的唯一要求就是,通山要做湖北的第一家。”
祝華奕透露,當時湖北有多個縣都在與阿里巴巴密切接觸,其中包括同屬咸寧市的赤壁、嘉魚,“是我們的誠意最終打動了阿里巴巴,將‘村淘’的湖北首個試點縣選在了通山。”而“村淘”落戶湖南桂陽就顯得順利很多,桂陽縣商務局人士介紹,7月16日雙方簽約,前后僅僅用了39天時間,創造了農村淘寶快速落地的“奇跡”。
電商下鄉之喜
2015年1月,京東和阿里巴巴的高管接連到訪通山,兩個電商巨頭在這個貧困縣的爭奪戰就此展開。
通山縣關于當地電商發展的大事記上記錄,1月21日,京東集團負責對接基層政府的李賀明、陳一沙,帶著京東湖北分公司主管到通山拜會胡娟的縣領導班子。
次日,阿里負責人也抵達通山,“兩個電商巨頭與通山方面的商談都是在同一個會議室舉行的。”通山當地與會人士介紹。與京東方面的商談大約進行了兩個小時,甚至一度出現了爭議。
會談中,京東方面提出,在通山開設服務中心,希望免費獲得地鋪或者租金及裝修上的支持,通山副縣長石聰立即拍板答應給電商大樓一樓店鋪。
然而,京東接下來主張配送和鄉村一級代理點需要政府補貼,卻一度讓雙方的會談陷入尷尬。京東方面提出通過補貼鄉村推廣員來實現物流聯營配送,補貼和投入力度很大,因此希望能夠獲得政府財政支持。
此外,京東服務中心的人員配置是四到五人,包括一名站長,企業前期投入較大。京東希望通山能夠以人才引進標準對這部分人員的薪酬做出補償。還在品牌推廣層面,希望告示欄、廣告牌、地方電視臺等媒體資源也能支持京東,提供免費或者低廉的價格。
同樣,阿里提出了當地免費提供辦公場所。通山縣在開發區給阿里找了一處上千平米的辦公場地。目前正在裝修,預計8月就可以開門營業。
參加過兩次會談的通山縣人士介紹,相比京東,阿里計劃在通山的投入更大:“阿里有個千縣萬村計劃,每個縣投入1000萬元,包括縣域服務中心的人員配備等,都是阿里自己負擔。”阿里巴巴模式相比京東,對政府財政支出的要求少200萬元。
即便如此,通山縣方面還是看到了兩家電商不同的優勢。祝華奕說,京東在生鮮配送方面正在發力,在這方面,和通山縣方面的需求很吻合。
深入推進之難
已是月底,向常勇完成的銷售額與公司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他是京東派駐到通山的員工,按照公司方面的部署,他必須在三個月內,將京東的觸角,通過招募的推廣員,伸到通山的各個村。
通山縣共有180多個行政村,目前,他已招募到了上百個推廣員,已距公司的要求不遠。
向常勇介紹,像中國大多數農村一樣,大多數年輕人都已進城謀生,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這是電商在農村推廣面臨的實際困難。
他記得有一次到一個村子去做推廣,不僅是村民,就連村干部對他們的意圖都很難理解。而且表現出很大的排斥情緒。而京東在湖南的另一試點縣,駐站的一名京東員工與小向的經歷相似。
“從目前的情況來說,京東更注重縣城的市場,而不是農村。”某縣的地方政府官員向長江商報記者透露。
一位京東地方駐站人士說,作為企業來說,要想在短時間內在縣里面站穩腳跟,當然更重視消費能力更強的縣城。該人士坦言,京東方面對駐縣人員的考核要求從招募推廣員的人數、訂單量和銷售額三方面考核。而駐站人員為了完成銷售任務,更愿意大量在縣城招募推廣員,真正村里的推廣員只占很小一部分,“他們在短時間內很難產生訂單。”他表示即使有些人成為了推廣員,但很難開單。事實上,京東給推廣員給出了2%的傭金,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阿里的合伙人招募也已在通山縣展開,他們不再招募那些在村里開小賣部的兼職人員,而是專職人員,為此開出了比京東更為誘人的4%的銷售傭金,目前已有幾百人報名。
作為通山縣方面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電商給予當地的平臺支持。祝華奕介紹,京東總部已答應給通山縣開通特色館。原通電子商務公司也是京東通山特色館的運營方,他們將負責通山特色館產品的整合。
戴波介紹,通山縣雖然物產豐富,但存在產量低、標準化程度不高、品牌認知度低等問題,這方面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很多有特色的產品甚至沒有包裝,無法在電商平臺上銷售。”
祝華奕承認,目前,通山縣的農產品通過電商銷售每年不過1000萬,但當地有信心在短時間內達到1個億以上。
盡管電商進駐通山的時間還不長,但對當地實體店的沖擊已經形成。當地一中型家電賣場相關負責人介紹,京東進駐通山之后,因為價格等方面的優勢,已對他們的銷售造成了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