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本地新闻

滿了糧倉更要鼓起腰包

2015-03-12
来源:河南日報

  駐豫全國人大代表熱議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

  □本報記者 李紅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之根本,是社會和諧穩定之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三農”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和糧食生產的基礎地位更加凸顯。作為糧食主產區和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河南如何保糧、增效,持續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駐豫全國人大代表圍繞這一話題展開熱議,積極建言。

  堅守紅線筑牢糧食生產基礎

  2014年,克服嚴重干旱等不利因素影響,我省糧食總產達到1154.46億斤,實現“十一連增”。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對河南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大加贊賞,稱“這一成績真是了不起。”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參加河南團審議時,提出河南是農業大省,既是全國糧倉也是全國廚房。要鞏固好的基礎,全力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省。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既要堅守耕地紅線,保耕地面積,更要提升耕地質量。高標準糧田建設是我們實現糧食增產開辟的新途徑和重要抓手。”全國人大代表、駐馬店市委書記余學友說,駐馬店市有耕地1240萬畝,高標準糧田建成400萬畝,已經能實現旱澇保收的面積大約700萬畝。但目前全市還有500多萬畝中低產田需要改造,占耕地面積的42.6%。建議國家加大投入對中低產田進行改造,這樣僅駐馬店就能增加12億斤的糧食產量,潛力巨大。

  糧食生產中,怎樣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成為關鍵因素。全國人大代表、伊川縣城關鎮南府店村黨委書記張龍安算了一筆賬:現在的補貼,每畝地的糧食直補為13元,農資補貼為96.74元,良種補貼為20元,病蟲害防治為5元,四項合計每畝每年補貼為134.74元,不及打工一到兩天的收入。所以要大幅度提高農業補貼,并加大對糧食主產區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降低農業成本。

  拉長鏈條增強糧食生產后勁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糧食生產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但僅靠糧食生產不能讓農業大省河南成為農業強省,農民不能憑此發家致富,也就調動不起種糧的積極性。如何拉長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強糧食生產后勁,增加農民收入,引發代表們的熱議。

  信陽作為革命老區、糧食主產區和國家生態功能區,目前,全國每100斤糧食中就有1斤是信陽生產。全國人大代表、信陽市市長喬新江說,信陽積極發展糧食深加工產業,對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比如潢川縣的黃國糧業,以糧食貿易促進糧食加工,以糧食深加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農產品轉化增值及其他產業的發展。運用“公司+農戶”模式,實行訂單生產。公司日產精制大米300噸、水磨糯米粉300噸,是三全、思念、科迪、伊利、蒙牛等國內知名食品生產企業的優良原料供應商。

  “解決‘三農’問題,要依靠科技,在農產品深加工上狠下功夫,拉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全國人大代表、思念集團董事長李偉說,目前我省在農產品深加工上還是缺乏智力支持。例如韓國、日本等地流行的以大米加工而成的飲料“米汁”,也進入了中國市場,但是中國生產這類產品的企業卻不多,希望政府可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一些研究性項目,為食品加工企業提供智力支持。

  加強服務規范農村土地流轉

  如今,農村土地流轉后,土地收益大幅度提高,農民的農業收入增加。一項調查發現,土地流轉后每畝增收平均在7%左右,節省人工約為30%;從土地產出效益看,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流轉后每畝土地收益是流轉前的4~6倍。土地流轉為農民帶來了雙收益。

  “現在農村土地流轉已經進入常態。以前分散、小塊、自發式流轉,現在則多由合作社、企業等形式發起。”全國人大代表、商丘市梁園區解放村黨委書記喬彬說,轉出后的農民不僅有流轉收益,還可以就近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打工,或外出經商打工,獲得工資性收入。但目前土地流轉在信息對稱、利益保障、法律意識、糾紛調解等多方面需要政府的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漯河市市長曹存正認為,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政府應做好多層次的服務,要堅持三個方面: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支持,規范土地流轉程序,逐步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強化信息溝通、政策咨詢、合同簽訂、價格評估等流轉服務;要堅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和運作新機制,促進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合作社流轉;要堅持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高標準糧田建設、農業產業化集群建設為著力點,加強工作引導,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抓好土地流轉服務。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