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如畫的清明上河園令國內外游客流連忘返。本報記者 王天定攝
□本報記者 王亞明 張學文 薛世君
水調歌頭·北方水城
水城中原秀,五湖連青天。菊花狂放金蕊,御河映暄妍。明月彩舟慢隨,掀起宋都風簾,美人醉撥弦。琵琶驚星落,一曲越千年。
觀今古,思成敗,快“開封”,滄桑剎那,追光逐電自加鞭。人皆擔當責任,城載民生希望,敢不勇爭先?繁華清明地,振興夢期圓。(呂志雄)
12月15日,農歷大雪之后的寒意籠罩著開封,夜幕下的包公祠碼頭卻熱絡如常:華燈映水,琴聲悠遠,宋服打扮的船工駕著游船,滿載游客緩緩駛入大宋御河。兩岸畫舫樓閣、棧橋回廊古樸雅致,宋詞樂舞絲竹管弦之聲自燈火闌珊處悠蕩而來,讓人仿佛穿越千年時光,夢回東京汴梁……
截至2014年11月,大宋御河游覽項目游客超過400萬人次。小橋、流水,古城、古船,美食、美景……來來往往的游人在陶醉其中的同時,更多地會發出驚詫:這是那個幾經繁華沒落的八朝古都嗎?
水之魅:宋風宋韻繪底色
開封之興,得益于水運的通暢;開封之衰,亦因水路的淤塞。
“開封歷史上歷經多次水淹,秦將王賁水淹魏國大梁和李自成起義這兩回淹得最厲害。”12月12日,開封市方志學家沙旭升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他對開封歷史掌故如數家珍,“明代初期,汴河仍在通航,明末水道淤塞之后漕運就荒廢了。”
歷史上,隋煬帝開掘大運河,開封盡享水運之利,五代時發展為北方最大城市。北宋時東京開封府成為一國之都,汴河、蔡河、五丈河等五大河流穿城而過,成為全國的水運中心和“天下樞紐”,經濟社會發展達到鼎盛。
1284年,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沿黃河而下,到達北宋故都汴梁。“汴河直通運河,北連通州、南通杭州,城內六條水系,和我的故鄉威尼斯何其相似乃耳!”在《東方見聞錄》中,他這樣描述當時開封的水運盛況。
歷史的輝煌映襯著近世的失落,“星光黯淡”的開封在重綻光芒的路上并非一帆風順。
開封,一直在憋著一股勁兒,謀劃“開封”。2011年3月,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獲文化部命名,成為中部省份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同年9月,建設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鄭汴一體化進程加快,為文化資源豐厚的開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2012年1月,開封市委明確提出了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經濟文化強市的發展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開封的決策者把探尋的目光落在了“水”上。
曾經的發達水系給開封留下了豐厚的遺產——黃汴河、惠濟河、廣濟河、利汴河“四河”穿城而過,河流曲折環繞盡顯水城特色;包公湖、龍亭湖、西北湖、鐵塔湖、陽光湖“五湖”星羅棋布,如明珠般散布在城市的角角落落。豐富的水資源和燦爛的水文化,成為宋都古城最富靈氣和最具魅力的風景。
作為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木版年畫之鄉、盤鼓藝術之鄉、菊花之鄉,開封如何盤活遍地都是的歷史文化瑰寶,又怎么把這些人文、自然資源轉化為現代優勢?
開封市委書記祁金立腦子里始終刻著兩個概念:八朝古都、北方水城。“文化是開封最大的資源,我們要用現代理念盤活優勢資源,彰顯開封的宋文化特色,實現打造經濟文化強市、快速崛起振興的總目標”。
城墻修復、水系建設、書店街整修、鼓樓復建等文化提升項目亮點紛呈,“宋都古城”的文化味道日益濃厚,“外在古典、內在時尚”的精神氣質日益凸顯,開封打開了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廣闊空間,開啟了古城復興之門。
水之機:全盤皆活謀復興
“以前來開封,就是看看鐵塔,游游龍亭,一天就逛完了。現在好看好玩的景點項目太多了,住上兩三天都玩不過來。”正在小宋城里品嘗灌湯包的鄭州游客林念向記者感嘆。
“一城兩環八區十點”,是如今開封市核心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概括,也基本上奠定了開封市文化產業的格局。
在古汴河原址上,從1200多戶開封居民居住了50多年的棚戶區中,1.9公里長的大宋御河破繭而出,連接起包公湖、楊家湖、潘家湖等3大湖泊,一河兩岸,宋式建筑、戲曲、宋詞樂舞、古代橋梁等宋風浩蕩,宋韻滿眼;順河而下,終點是休閑商業街七盛角,茶館戲樓、酒吧作坊,民俗工藝、小吃客棧,羅列其中。
一條大宋御河,像一條項鏈將開封獨有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商業景觀、人物活動滲透融合,串連起來,成為一幅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改變開封旅游格局的大宋御河僅是規劃的開封水系工程二期。長達4.3公里的水系工程三期將串起開封古城內鐵塔、河南大學、相國寺等更多景點,“再用三年,開封水系形成環線,水上公交開通。到那個時候,一張船票就可以將開封主要景點游個遍,整個開封的旅游方式都會改變。”開封市宋都水系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東偉說,“我們就是要讓游客換個玩法游開封!”
水過之處,古城變“活”。
清晨的開封城墻,穿過歷史煙云靜靜佇立,這是我國現存的長度僅次于南京城墻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城摞城”的歷史奇觀更是讓世人嘆為觀止。開封市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韓滿庫說,“將來整個古城墻內的13平方公里區域,就是一個宋文化主題公園”。
一直矗立在開封人文化記憶中的鼓樓復建了,帶動了周邊傳統商業街區的升級改造,在延續歷史文脈的同時,又整合了文化、商業、旅游資源,為聞名遐邇的鼓樓夜市,增添了豐富厚重的文化內涵。
小宋城越夜越精彩,集納上百種開封小吃,薈萃經典戲曲名段,有《千回大宋》的弦歌雅韻,有精彩逼真的宋裝表演。作為我省第一個文商旅綜合體,小宋城集旅游演藝、民俗餐飲、特色文化商業、傳統與現代娛樂休閑為一體,成了“開封人的待客廳”。
宋代珠璣巷原址附近,開封市客家源文化廣場仿古建筑群落剛剛建成,就在10月18日迎來了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名客屬鄉親聚首開封尋根謁祖。“這是利用天然的文化血脈聯系招攬人才、吸引投資的好機遇。”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所長彭恒禮說,大量資金和人才的涌入令開封發展更有后勁,這對城市面貌進一步改善、工商業發展有著巨大的助推作用。
水之力:城市發展新引擎
12月12日中午,迎著運糧河岸邊的冬日暖陽,望著正在建設中的德豪光電科技園,企業家靳燦標對開封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宋都水系完善后,生態環境也改善了,更多優秀企業自然會看上這塊風水寶地。”
在開封城區東南部,聞名中外的繁塔禹王臺和古運河遺址所在地,一座6平方公里的清明上河城,薈萃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俗風情及現代都市文化,正在華麗蝶變之中。
將歷史重現,把文化“活化”,是開封人把文化項目推向市場、走向繁榮的一條路徑。在文化“滋潤”下,開封越來越渾厚秀麗:世界500強企業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在這里設立了科技研發中心,奇瑞集團、晉煤集團等知名企業紛紛進駐,金融保險證券分支機構紛紛搶灘,云集10多所職業技術院校的河南職教園已初具規模。
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引擎,“洼地效應”日益顯現。
“開封不僅要善于發揮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更要抓住各種機遇。”開封市市長吉炳偉認為,“要在機遇中把文化資源優勢轉換成活動、轉換成項目,繼而轉換成產業,最終激發出開封經濟永續發展的活力。”
開封快速崛起的步伐越邁越大,河南新興副中心城市輪廓愈加清晰。
走進清明上河園東大門,一尊高達6米的塑像高高矗立,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手捧《清明上河圖》畫卷,目光炯炯,打量著走過的每位市民游客,也仿佛在凝視著八朝古都重新演繹傾世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