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全年爭取中央投資、核準發行企業債券創歷史新高;
95個鼓勵社會資本項目進展順利,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達七成;
發電總裝機較上年增加近300萬千瓦,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
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提前超額完成國家“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總任務……
圍繞“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圍繞6000萬荊楚兒女的小康夢,湖北省發改委奮戰深化改革元年,抓謀劃、抓投資、抓轉型、抓改革,干事激情處處涌動。(記者廖志慧 通訊員吳飛鵬 胡志東)
超前謀劃大項目
挺起穩增長脊梁
穩增長,既是湖北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全國經濟穩中有進的湖北擔當。
關鍵是穩投資。今年以來,湖北省發改委自我加壓,跳起來摘桃子,全年爭取中央投資280億元左右,核準發行企業債券突破30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抓投資,項目是載體。依托“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一大批“調結構、促轉型”的優質項目落子荊楚。
前期推進一批——
漢十鐵路采取超常規措施,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并取得階段性成果,項目已確定按350公里/小時標準建設,可研報告及先期開工路段初步設計已通過鐵總審查,將以核準方式上報國家發改委批復。
長江經濟帶建設布局早、準備足。過江通道、樞紐和支線機場等一批重大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國家正式啟動長江宜昌至安慶段深水航道前期工作,“黃金水道”借勢發力。
開工建設一批——
360個省級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今年前10月,省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100多億元,占年度計劃的97.6%,項目開工率91%。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15萬輛乘用車、北車集團武漢軌道交通裝備修造基地、中紅宏基偉業機電產業園等59個項目完成年度計劃95%。
策劃儲備一批——
策劃實施20個重大專項679個項目,涉及產業發展、資源保護、基礎設施等各個方面。
組織編制“工業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專項”,圍繞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精細化工、輕工等重點產業策劃重點項目96個,預計將帶動工業投資約2800億元。
從農業到工業,一個個新項目,生產方式從舊向新演進跳躍,擔當產業轉型升級的引擎。以工業為例,1-10月,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8%,快于工業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占制造業比重提高至33.9%。
春華秋實。全年投資增速連續10年保持20%以上,總量接近2.5萬億元;改革開放以來,全省國土面積累計投資強度達到0.55億元/平方公里,居中部第二。
政府權力做“減法”
市場活力得“加法”
改革,是發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今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22項改革任務中,省發改委承擔經濟體制改革的牽頭統籌工作。
自我革命,在負責的專項改革任務中爭做表率——
在去年大幅精簡的基礎上,今年再取消、下放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9項;
發布新版核準清單,企業投資清單外項目一律實行備案制;
發布首批95個鼓勵社會投資項目目錄,向民資敞開胸懷;
五區域首試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建立“一口受理、聯合審批、綜合執法”三大服務模式……
原來是“官”,現在是“管”;權力小了,責任大了。拿刀割自己的肉,何其難哉?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態度堅定:發改委既是改革的參與推動部門,又是被改革的對象,改革必須敢于向深處使勁。
如何進入“深水區”?唯有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
過去,在行政審批過程中,政府部門“指定”某家中介機構承接業務,常引發企業抱怨。
今年5月,湖北省發改委出臺《行政審批所涉中介服務事項目錄管理暫行辦法》,企業遞交立項申請前,自己選擇中介機構,自己付費;政府評審時,會隨機聘請資質更高的中介機構或專家,產生的費用由政府承擔。
僅此一項改革,每年減輕企業負擔近千萬元。
政府做“減法”,市場做“加法”。前10月,全省新增市場主體66.71萬戶,新增注冊資金為4480余億元。
市場作用決定性
改革激發正能量
11月26日,全國首支碳基金在武漢成立,首期規模3000萬元。
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湖北碳交易累計交易量、交易額均居全國首位。在碳金融創新方面,已有碳質押貸款、碳債券、碳基金“開全國先河”,目前正積極爭取碳期貨試點。
碳金融的成功實踐,將有效提升湖北碳市場流動性,為建設全國碳金融市場奠定基礎。
擔當先行先試、探索經驗的重任,全省發改系統堅持用改革思路、創新精神、探索勇氣,一系列舉措開全國先河。
目前,湖北省社會信用數據分散,各個部門都有獨立的信用數據,公眾無法從統一的平臺了解企業信用情況。通過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全省將整合70多個政府部門的數據,初步梳理3000多個數據事項,打破信息“孤島”,共享數據庫。
省發改委正在編制《湖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力爭2015年底實現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等領域信用記錄數據基本入庫,以滿足公眾信用信息查詢、部門信用信息共享交換、跨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產品互認等服務需求,為逐步實現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總目標提供技術支撐。
“面對區域經濟白熱化競爭,發展的動力就是靠改革,向市場主體釋放積極信號,提振投資和發展的信心。”李樂成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在深化重點領域和區域改革上下功夫。
創新探索案例
從“排隊走”到“并排走”
省級投資項目網上聯審開全國先河
(記者廖志慧、通訊員曾玉蘭、胡志東)跑項目常有這樣的煩惱:到國土、住建規劃、環保等部門辦手續,每個部門都要提交一份申請報告,一個月需要來回跑七八次。這樣的煩惱不會再有了。今年,省發改委牽頭建設省級投資項目網上聯合審批辦事大廳,整合12個省級部門,一份申報文件12個部門都能用。
過去,項目從立項到開工落地,需要多個部門審批,包括項目選址意見、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估和施工圖設計審查等10多個法律法規規定的審批程序。就像串聯電路,一道一道過,必須等上一個部門審批蓋章后,再交給下一個部門,中間任何一個環節梗阻,將全線中斷。
聯審辦事大廳,將項目從提出申請到開工建設全過程所涉及的部門、事項、申報材料清單和流程等全部整合到同一個平臺,變“串聯”為“并聯”,目前已納入110項聯審事項。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25MW高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第一個“嘗鮮”,網上平臺顯示,該項目經省安監局等部門聯審通過,已由省能源局受理,20個工作日內將給出結果。
辦事大廳公開聯審事項審批政策、條件、清單、時限、流程、所涉中介服務事項以及審批結果等,申報文件到了哪個部門,花了多長時間,項目申請人可隨時查看跟蹤。目前,已有咸寧、黃石等地的4個聯審項目在辦事大廳試運行。“少跑很多路,辦事很便捷!”省級投資項目聯合審批,開創全國先河,為我省實現行政審批再次大提速奠定堅實基礎。
主任訪談
適應新常態把握主動權
——訪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
記者廖志慧
經濟步入新常態,“建成支點、走在前列”任務緊迫而艱巨。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認為,面對新常態,必須加快打破思維慣性,加快理念、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創新,把握新形勢下做好發展改革工作的主動權。
抓總量規模,更要堅定走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之路
世界經濟正處于再平衡過程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和規則創新等成為推動再平衡的關鍵動力。我國正處在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形勢逼人。
“出路在創新發展、轉型發展。”李樂成認為,要通過轉型發展、綠色發展來激活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尤其是要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加快創新發展,培育壯大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激活科教、市場、區位等傳統優勢,培育競爭新優勢。
抓生產導向,更要堅定抓需求導向
在新常態下,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必須始終圍繞“有效需求”和“市場價值”做文章,體現消費升級的趨勢和方向。歷史上我國大致經歷了以輕紡工業、家電工業、基礎設施關聯產業、住房和汽車產業為終端的四個產業群。目前住房和汽車消費正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成熟期,下一輪消費熱點在哪里?
李樂成認為,應聚焦到信息化的關聯產業,比如智慧產業、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物聯網等;聚焦到以提升生存質量為目的的民生類產業,如老年產業、健康產業、城市防災救助、戶外休閑裝備等;聚焦到補短板,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作為重中之重。
同時,要堅持全球視野,在統一大市場、區域一體化、國際互動合作的大背景下謀劃產業轉型和轉型發展。
抓單個產業,更要堅持抓產業集群發展、融合發展
江蘇太倉是一個縣級市,2013年生產總值近10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00億元,靠的是產業集群發展。李樂成介紹,要轉變偏重抓單個產業的思路,堅持抓產業集群發展、融合發展。
要按照比較優勢原則,確定我省“十三五”應著力抓好的重點產業集群,一以貫之地抓出成效。把開發區作為發展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抓好基礎設施、公用服務等配套,推動開發區盡快突破“工業集中區”的低層次,打造一批特色化、專業化、集群化的高水平園區。
他說,要堅持促進“三個融合”,促進產業發展與城鎮化融合,堅持“四化同步”的大方向,走產城融合的路子;促進信息化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在進一步深化工業和信息化融合基礎上,加快信息化與服務業、現代農業、新型城鎮化等融合發展;促進三次產業之間融合發展,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工業和農業等互動融合發展。
群眾評價
業務熟,人過細!
今年8月,我第一次到省能源局辦事,工作人員業務熟練不說,還非常細心。在辦理選址意見書相關情況說明時,工作人員手把手教我怎么寫,文件一次過關。
從申報到核準的過程中,我常去窗口問情況,工作人員每次都不厭其煩,非常耐心地給予解答和幫助,即使到了下班時間,如果項目沒辦完,他們都不會提前離開。
——錢麗 國際博覽中心二期工程分布式能源站項目部
網上搞定,跑路少了
我幾乎每個月都要申領棉花配額。過去,必須到省里提交材料,稍不注意就出現材料不齊,需回孝感重新準備,一來一回,勞神費時。
今年省發改委實行網上申報后,所有的資料直接在網上掃描好就能申報,審核過程中如果有問題,對方也會直接與我聯系,補材料、修改材料只用在網上就能完成,辦結后直接去領就行。
——池志明 孝棉集團
(記者廖志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