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上半年揭曉的2013湖北經濟年度十大風云人物榜中,實體經濟企業家居八席,占據主體地位。“若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經濟發展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入選人物之一、山河集團總經理龔衛國說,要堅持把實體企業做大做強,努力將湖北制造變為中國制造乃至世界制造的品牌。(湖北日報訊 記者 張茜)
龔衛國的話道出了企業家們的心聲,也清晰映襯湖北經濟發展的路徑:面對嚴峻形勢和時代使命,應堅定不移地發展實體經濟。“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牢記習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全省上下堅持競進提質、升級增效。
降低門檻做大底盤
11月28日,聯想移動互聯(武漢)產業基地生產線一派繁忙。
今年,有3000萬臺聯想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從武漢發往全球。項目全部達產后,這一數據將提高到1億臺。武漢,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設備研發、測試、生產基地。
放眼荊楚,襄陽英菲尼迪汽車制造基地、宜昌三寧化工60萬噸/年硝硫基復合肥、中國農谷荊門農產品物流中心……奠基、開工、投產,湖北工業大地一片火熱。
這些大項目,不僅是湖北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也正為湖北經濟騰飛筑牢底盤。
成績歡欣鼓舞,短板同樣要清醒認識。發展不夠仍是湖北的最大實際,做大總量是湖北的歷史性任務。
如果把大企業比作人的大動脈,中小微企業就是毛細血管。中小微企業規模雖小,但如果數量龐大,產生“蝴蝶效應”,也能撐起半邊天。
今年,湖北省推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截至9月,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60.35萬戶,平均每天新增2235個老板,創業熱情呈井噴之勢。全省實有市場主體戶數位居全國第五、中部第一。
“從全省實際出發,大企業尚缺乏頂天立地的支撐力,中小微企業缺乏鋪天蓋地的生長力。”省經信委負責人表示,只有一手抓大項目、大企業這樣的“明星經濟”,一手抓中小微企業這樣的“草根經濟”,才能夯實湖北經濟底盤。
優化結構產業升級
初冬時節,湖北神地農業科貿有限公司的蛋品生產車間一片火熱。
該公司研發的低膽固醇蛋品,其膽固醇含量比普通雞蛋低50%,比農家土雞蛋低33%,推出后供不應求。
緊扣內需市場,前年,食品產業首超汽車、鋼鐵等傳統優勢產業,坐上湖北千億產業頭把交椅。“老大”換位,是湖北工業經濟結構轉型的縮影。以走在前列為使命,省委、省政府作出重要部署:轉方式調結構,做好“加減乘除法”,打造湖北經濟升級版。
長于做“加法”,不是簡單地做“1+1=2”的算術,而是在轉方式中做大增量。改造升級鋼鐵等四大傳統產業,壯大食品等六大支柱產業,支持生物等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產業發展思路更明,措施更實。
勇于做“減法”,減得堅決,關得徹底。去年,全省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其中水泥、平板玻璃、造紙、印染4個行業超額完成任務。
善于做“乘法”,以科技創新為“倍增器”,打造湖北經濟升級版的“第一引擎”。去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400億元,同比增長15%。
敢于做“除法”,真正做到生態立省。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碳排放交易中心建成運行,新增6個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去年GDP能耗同比下降4.5%。“‘加減乘除’的綜合運用,意在通過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湖北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挖掘潛力、創造動力,實現質的飛躍。”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金融潤澤實體經濟
“公司把從資本市場募集的30億元,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投入占年營收額比重的10%以上,使得公司處于世界光通信領域前列。”烽火科技董事長童國華說,公司上市以來總資產增長10倍以上。
烽火科技的成長是金融助推實體經濟的寫照之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作為全國貧困縣,融資難曾深深困擾通山縣的縣域經濟發展。
資料顯示,2011年,通山存貸差約為15億元,相當于全縣1/4GDP的資金流出縣外。這樣一來,本身就缺乏資金支撐的通山經濟雪上加霜。
如何破題?
近年來,通山通過打造縣域金融工程,著力實體培育,構建“以虛壯實”的產業經濟格局,探索出具有示范效應的縣域金融發展模式。
去年末,該縣余額貸存比達6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6個百分點,新增貸存比達108.4%,居全省縣域前列,實現了資金凈流入;已有14家企業在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形成資本市場的“通山板塊”。掛牌后,引來大量資金注入,讓企業發展如虎添翼。
在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成為全國性難題時,全省金融業堅持“一主多輔”,在發揮信貸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充分運用資本市場和保險資金等渠道服務實體經濟。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潤澤實體經濟。“經濟崛起首先是實體經濟崛起,其次是金融業崛起,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有著不可替代的支撐和推進效應。”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董事長龔波表示,資本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助推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