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城鄉生態化述評: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共贏
作為資源型經濟省份,我省環境保護工作曾經面對着治標難治本的困擾。由于歷史原因,山西人對生態環境保護有着更深的感觸和更迫切的需求。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首次納入我國 “五位一體”戰略布局,而在2010年,山西省在全省干部大會上就已經把城鄉生態化作為本省“十二五”四項重點工作之一。今天,經過幾年努力,盡管面臨的環境壓力依然巨大,但隨着轉型跨越戰略實施,應該說,我省正在從根本上扭轉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對矛盾體之間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已經從治標走向治本。
綠化山西、氣化山西、淨化山西、健康山西是我省城鄉生態化戰略的具體目標,時隔四年,今天,三晉百姓對于當初的生態化概念已經是抬眼可見,切身可感。
數字是最直觀反映。
栽樹就是栽政績。“十二五”以來,我省持續實施六大造林工程,每年新增林地450萬畝,在全國連續5年排在前三位,森林覆蓋率提高了近1個百分點,目前,已由過去以擴量為主進入到以增效為主的發展階段。同時,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正在顯現,社會、企業、個人多方參與的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
氣化山西方面,2013年底,我省天然氣管線達到5719公里,覆蓋11個市、98個縣(市、區),氣化覆蓋人口1210萬,佔全省人口的1/3,覆蓋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多。干淨、便捷的新型能源讓煤堆上的山西人開始揮手告別“黑老大”的形象。
在淨化山西方面,用壯士斷腕來形容山西人的決心並不為過。關、停、限、改、搬,在“節”字和“減”字上狠下功夫,省政府牽頭,各級政府層層簽訂責任狀,嚴格堅持環保前置,倒逼各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僅2013年,我省就依法淘汰電力21.2萬千瓦、煉鐵104萬噸、煉鋼100萬噸、焦炭606萬噸、水泥350萬噸、鐵合金12.29萬噸、電石30.9萬噸、造紙9.1萬噸、印染6745萬米,國家下達山西省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任務全部完成。同時,建設美麗鄉村的成效有目共睹,2011年,全省112個村莊的示范項目完成驗收,2012年,29個示范項目建設任務基本完成,2013年,622個村已開展勘查設計和招投標,其中243個村莊開工建設。目前,全省37個鄉鎮、167個村通過省級生態示范創建驗收考核。2014年,我省將對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三年示范任務進行全面驗收,同時,將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納入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程,在更廣更高的層面上開展新一輪農村環境集中整治。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在山西是一項涉及面廣、而又缺乏利益支撐的工作,也是對歷史欠賬的一種自覺交代。自2010年以來,我省共有618家煤炭企業已完成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的編制工作。截至目前,已批復560家煤炭企業編制的《方案》,58家企業的《方案》正在受理過程中。在已批復的《方案》中,所實施的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項目約4273項,需動用保證金約302.34億元。各煤炭企業按已批復的《方案》開展了大規模的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這些《方案》實施完畢後,將恢復治理地表沉陷面積為1202.87平方公里,其中恢復林地面積為486.99平方公里,恢復草地面積為295.04平方公里,復墾耕地面積為348.22平方公里;礦區造林綠化面積為429.67平方公里;治理矸石場667個。
大氣污染治理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水污染防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將土壤污染治理作為構建生態安全的重要部分。大氣、水、土壤,山西的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着全方位的挑戰。今天,雖然形勢依然嚴峻,但山西人努力的成效已經一天天顯露出來。截至2013年底,國家75個減排目標責任書項目全部完成,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同比下降3.24%、2.77%、3.56%、6.93%,煙塵、工業粉塵排放量同比下降4.15%和4.46%,六項主要污染物全部完成年度減排任務。2014年我省大氣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標是:全省11個設區市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濃度分別比2013年再下降4%左右,大同、陽泉、長治、臨汾等市要確保今年在全國161個城市排名中不進入重污染前10位,太原市不進入前15位。
綠色越來越多,污染在漸漸變少,時隔四年,百姓頭上兩重天。
其實,說到生態環境建設成果,山西有的遠遠不止這些數字。“十二五”以來,我省在城鄉生態化建設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效絕非幾個表面數字所能概括。作為典型的資源型省份,山西依然處于工業化中期,加快發展仍是我省未來一段時期的首要任務,但經濟增幅越高,結構重型化、不協調、不安全的問題越突出,發展的成本、代價和難度就越大。要綠水青山,還是要金山銀山,對很多地方的為政者而言,是一個難以取舍的問題。因為在特定產業結構制約下,想實現生態環境的根本治理,無異于緣木求魚。顯然,除了鐵腕護法之外,從資源驅動走向創新驅動,才是徹底驅除污染的釜底抽薪之舉。
2014年2月27日,山西省創新驅動實施方案出台,《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山西行動計划》《山西省低碳創新行動計划》及《圍繞煤炭產業清潔、安全、低碳、高效發展擬重點安排的科技攻關項目指南》獲批印發,此舉標志着我省創新驅動戰略創新路徑已經划定,開始步入實施階段。相信隨着從“煤老大”向“煤科老大”的轉變,山西必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