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文化

探秘“端午源头,龙舟故里”

2014-06-03
来源:香港商报

  

许桂生作为“掌墨师”为新制的龙舟举行“关头仪式”

探秘“端午源头,龙舟故里”

  导语:

  公元前278年的端午日, 诗人屈原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时局的极度无柰,在汨罗江怀沙自沉,以身殉国。汨罗人满怀沉痛祭奠屈原,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仪式已经成为千古传承的记忆与风俗。2009年,以“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为首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此前,韩国的端午习俗已被列为世界非遗名录,引发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思考。据了解,“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包括形成龙舟竞渡前的习俗、端午龙舟竞渡习俗、端午粽习俗、端午吃土八道习俗、长乐故事会习俗及其他习俗等大类,是目前尚存的体系完整的。端午,记者将走进汨罗,探秘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的前世今生,走访当地老百姓的端午生活,探秘胸怀天下的饱含湖湘地域文化特色的汨罗端午节背后的故事。

掌握传统龙头雕刻工艺的老木匠已越来越少

  龙舟竞渡,祭屈原

  【香港商报讯】(本报记者唐竟淳、蒋剑)“雄鸡滴血,清清洁洁”,“龙舟下水,清洁平安” ……湖南岳阳的汨罗江畔一段向神明祈求保佑的咒语,被“掌墨师”许桂生用抑扬顿挫的节奏缓缓唱来。工匠们用桐油擦遍船身,再用晒油覆盖,画好龙鳞,将龙头、凤尾安装在船身上后,许桂生就准备开始“关头仪式”了。

  披上落地红布的长形木桌上,放置着一早准备的茶酒果品;圆筒形的石盅盛满了大米被恭敬的摆在了案前。许桂生将一段5尺红绸系在造船工匠们用来丈量的工具“五尺”上,随后树立的“五尺”被他插进石盅里;当锣鼓敲响,铳炮喧天时,另一条长3尺3的红绸则也被系在龙舟的龙角上……许桂生将雄鸡血挤在龙口里,洒在龙身上,然后吟诵起来。

  揭秘“龙神”之舟的诞生

  坐落在汨罗江畔的屈子祠镇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龙船制造厂二十多家。“只有熟悉汨罗江的人知道,要想在比赛中得到‘龙神’的庇佑,应该去找谁来完成龙舟的制作。”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许桂生是龙舟赛手们最想得到的造船师傅。15岁时便跟随父亲学习木工,19岁时亲手打造了自己的第一条龙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图纸,制作过程全凭积累的经验完成,目的是让龙舟又稳又快!” 许桂生介绍,对舟的长度、宽度、弧度、深度、板材的厚度以及龙头的大小都有严格的要求。“汨罗也曾出现过众多风格迥异的造船流派,但却由于各自保密,老匠人的先后谢世,许多经典的制作方式不复存在。”许桂生说。

  据介绍,制作传统的汨罗龙舟有很多讲究,比如龙舟的心脏——龙骨。老师傅们会挑选最直的木材来做龙骨,而这根木材一定要是“偷”来的!“我们本地人认为偷来的木材跑得更快,被偷的人也非常高兴,认为家里的木头做了龙舟的龙骨,就预示着会保佑家里风调雨顺。”

  像许桂生这样的“老师傅”除了能造船,还得会“掌墨”。木材选来后,要由掌墨师主持“开工发木仪式”,并宣布龙舟制作期间,禁止他人说“滚”“打”“沉”“翻”“慢”等字眼,这周期大约需要3至5天。在龙舟做好的当天晚上,要进行“亮墩”仪式。工匠们把数盏油灯放在做好的龙舟里,“点亮”龙舟,希望能够吸引天上神明前来观看,并禀告神明龙舟已做好。随后,还要进行关头仪式、龙舟登江等一系列隆重的传统仪式,一条普通木船才能演变为有灵气的“龙神”之舟。

在“关头仪式”上,掌墨师要为做好的龙头“点睛”

  端阳竞渡,源起汨罗

  “龙舟不起源于屈原,而龙舟竞渡起源于屈原。”岳阳市屈原纪念馆研究员刘石林从事屈原文化研究30余年。他介绍,经过调查考证在汨罗人以龙舟竞渡的方式纪念屈原之前,居住在江南流域的人们就有在五月划船的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

  直到公元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都城郢都,屈原不堪亡国之痛,在这一年的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以身殉国,汨罗乡民闻讯,划着各自的船只,在江面抢救和打捞屈原,并且投掷粽子等食物来防止河鱼咬食他的躯体。

  在汨罗当地流传着“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的说法,而每年的龙舟竞赛也吸引着数十万的游客涌入这个小县城。刘石林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竞渡的习俗渐渐的传到了全国很多地方,而它的发源地就是汨罗江。

  汨罗市委书记白维国介绍,将于6月2日在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举行500米直道竞速赛。届时,将有10支具有国际水平的龙舟队在端午日一决雌雄。

[责任编辑:李寧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