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第十二屆廣東省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定於2021年1月23至25日在廣州召開,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於24至26日舉行。受新冠疫情影響,記者獲悉,截至22日下午,香港籍省政協委員(下簡稱港委)今年來廣州出席會議的人數僅30餘位,約七成港委將在線上參會。記者亦發現,港委參政熱情高漲,朱穎恆、林至穎等委員遞交的提案均多達八九份。
召開會議的廣州珠島賓館
朱穎恆:優化機制激勵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
朱穎恆委員
香港時富集團董事長、省政協委員朱穎恆(圖一)有「提案王」之稱,今次雖未能趕赴廣州,他在線提交了9份提案。在《關於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 經濟轉型升級的提案》中,朱穎恆指出,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具有穩增長、穩就業、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的重大意義,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個積極性,但現實中,社會資本仍存機制進入難、操作程序多等難題,甚至個別地方人為設置隱形門檻,讓社會資本難以參與「新基建」。
朱穎恆建議,政府應優化「新基建」REIT(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和PPP機制,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實施「新基建」信貸支持專項計劃,設立以未來收益權、知識產權抵押為主的金融產品,實行與項目建設、收益期相匹配的長期信貸期限,為「新基建」精準定製信貸扶持。加大對「新基建」項目及產業鏈配套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新基建」參與企業開展股權融資、專項債券安排等,從而引導社會資本高效進入實體經濟,為「六保」「六穩」作貢獻。
林至穎:創新條件支持境外科研機構落戶大灣區
林至穎委員
此次提早20多天就來到廣東參加兩會的省政協香港委員林至穎(圖二)提交了8份提案,他在《關於鼓勵境外科研機構落戶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議》中指出,境外科研機構落戶大灣區有助實現科技力量的提升,廣東要多想辦法吸引境外科研機構落戶灣區。
他建議,中國人民銀行廣州份行可試點特設外匯制度,省稅務局同時提供稅務優惠,為科創企業在前海、南沙、橫琴特設銀行戶口,按照「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等原則辦理僅用於捐助境外科研機構的購付匯手續,針對行業共性需求,以對等的方式打消境外科研機構進駐灣區的顧慮。
張廣軍:實體經濟需要大力支持
張廣軍委員
在廣州出席2021年廣東省兩會的省政協香港委員張廣軍(圖三)此次提交了《關於提升新環境下的廣東製造業生存空間的提案》。他指出,廣東在「十四五」的規劃中,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省。但近年來,以實體經濟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對GDP的貢獻率明顯下降,建議政府重視這一現象,儘快採取措施重振實體經濟。
張廣軍認為,實體經濟近年面臨土地、能源、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有些企業陸續撤離遷往國外,國內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大型製造型企業已經是鳳毛麟角,大量製造產業開始淪為隨時可被替代的代加工產業。
「當前,國家的人口紅利已逐漸衰弱,企業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已是必然。」張廣軍建議,政府應對實體經濟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給予補貼或優惠,還應適當放寬政策,讓企業探索低成本、低耗能又能達標排放的新路子。如對成熟的工業園區或規模性企業支持燃煤「熱電聯供」,降低能耗成本,提升競爭力。
黃少媚:避免城市舊改標準「一刀切」
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省政協委員黃少媚在《關於優化舊村莊改造成本核算標準,推動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的建議》中指出,廣州現行的城市更新政策在實踐中仍存在與市場有效銜接上的不足,影響企業參與舊改的熱情。
她認為,廣州11個區功能定位各不相同,「一刀切」式的標準不利於給各區打造更高品質項目的操作空間,建議在指導成本價格方向及浮動範圍的基礎上,適度下放定價權,允許各區制定不同標準,靈活施政,激勵城市協調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更利於廣州城市更新工作的高效推進,以及建設國際大都市目標的達成。(記者 李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