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一場塵土的洗禮

2020-09-07 16:46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關於生死,早前曾流行一種說法:「人一生中有兩次死亡,一次是肉體的死去,另一次是被所有人遺忘,當所有人都不記得你,你的存在就是真真正正的消失了。」對於亡魂會否知道自己被遺忘,人們無法稽考,但藝術容許我們想像和創造。一個掛着非常霸氣名稱的舞蹈節目《不死的祭禮》,將在雲端上與觀眾一同探索未知的世界與現世意義,或會啟發你如何才能在死後被人銘記在心。

  文:Ruth 圖:賽馬會藝壇新勢力提供


《不死的祭禮》由當代舞團 La P en V 優之舞藝術總監莊陳波編舞,2017年於香港首演,2019年獲邀參與《相約北京》藝術節演出。

  舞作的名稱已為觀眾留下一個懸念,「不死」又何來「祭禮」?對編舞莊陳波而言,這兩字代表另一層的意思,他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其實我想表達這作品不是說一個死亡的祭禮。『不死』是永恒延續的意思;『祭禮』則好比人生一個儀式,由起點至終點,但在這過程中,祭禮是否就是一個完結?」在他的信念之中,顯然不是,沒有傳統的「塵歸塵,土歸土」意念,他相信人死後,其信念是會延續下去的。所以,生命該重視的不是控制長度,而是掌握生命的闊度。


是次演出共有8位舞者,陣容對比首演時會有所調整,莊陳波希望透過不同舞者的加入,碰撞出新事物。

  憑着信念 存留美好

  作品於2017年首演,那一、兩年間,莊陳波因身邊的人接二連三離世,令他開始反思生命和死亡的意義;今年秋季,作品參與「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在網上重演,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令全世界同時要面對「死亡」的威脅,重新去思考生命、永恒、回憶、死亡等沉重命題。莊陳波認為,此際重演節目,意義更在於讓人們靜下來思考未來,去思考時間在生命扮演什麼角色,他希望傳達一個信息給新一代——在短暫生命中,憑着永恒信念將一切美好留存。


在設計螢幕影像時,莊陳波認為「眼睛」象徵人生某些冥冥中早已注定的事,好像有雙「眼睛」在觀察着人的行事為人。

  傳統及當代的融合

  莊陳波在2008年成立舞團「La P en V優之舞」,致力推廣中國舞蹈文化,代表作品包括新編現代中國舞《初雪……赤心》、《夢雨》、《板畫.人生》。今次創作《不死的祭禮》,莊陳波也會將中國舞的元素融入其中,在黑色主調的舞台上,舞者身穿褐土色的貼身服裝跳舞,加入略帶中國舞元素的動作,但舞者似乎並非着重於姿勢上的展現,而是動作上的流麗感。莊陳波解釋自己在編舞與教班時,發現很少青少年接觸中國舞,若太過規範於傳統姿勢,對他們會有困難,所以,他寧願着重於整體性對中國舞蹈美學的呈現,並且適量地將傳統和當代拉上關係,期望予觀眾新鮮感。


作品透過9幕如幻似影的舞蹈演出,與觀眾一同探討人生與時間的哲思。

  加入傳統文化元素

  在《不死的祭禮》中,莊陳波亦用了很多傳統元素,例如鼎、小生穿着的長袍等,「我不會一板一眼地照搬道具,反而希望做到更多情感上的轉達。」作品中出現的鼎,他認為它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及珍貴歷史,「屆時,舞台上會有6至7公斤的沙從上而下緩緩流落鼎中,代表時間流逝,流沙這場面很美麗。」同時,舞者也會將一些陶瓷公仔放到鼎中,意味着將內心珍貴的回憶傳承下去。


莊陳波加入傳統元素,如鼎、小生穿着的長袍等。


陶瓷公仔比喻內心珍貴的東西。

  人生與時間的哲思

  九幕舞蹈演出,演繹人生不同片段、不同感情與體驗,莊陳波期望觀眾可以思考究竟生命是否就是一個起點至終點的旅程,抑或是最終會歸於原點?「劇終時,螢幕影像播放着一個畫面——許多人的照片凝聚一起,組成拼圖,然後再逐漸散開。」時間流逝中,人將如何延續下去?是編舞給觀者留下的一個問題。


編舞透過服裝來呈現中國傳統元素,表達文化承傳。

  編者按:由於康文署轄下表演場地暫停開放,原訂於9月25日至26日舉行的《不死的祭禮》現場演出將取消,改為網上播放演出。有關此節目的最新消息,可瀏覽https://www.newartspower.hk/。

 

 

[责任编辑:副刊]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