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于泽
科研是一个复杂体系,优秀人才是需要的,但寄希望于一两个“大神”的突然发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论文而成大事,是不切实际的。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注定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2016年5月2日,韩春雨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题为《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的论文,被塑造成“诺奖级”成果,而质疑的声音随之而起。一年多后,《自然-生物技术》宣布,经韩春雨主动申请,该论文被正式撤稿。
消息传来,互联网上立即炸开了锅。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基因组编辑技术高深莫测;但现在学术共同体已基本上认定,用NgAgo进行基因编辑作为实验不可重复,作为技术手段不可操作。河北科技大学8月2日启动学术评议,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是,韩春雨论文不成立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实验失误等方面的无心过失。
当初论文发表后,韩春雨火速当选河北省科协副主席,被推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候选人,河北省决定投入2.24亿元预算建设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随着论文被撤稿,不仅奖励者被“打脸”,有些项目也极有可能“烂尾”。
专业的交给学术共同体去做,但可以肯定的是,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含糊、虚假或偷懒,科学工作者不可急功近利。科学有分工,虽然高度专业,但有学术共同体在。对于失误甚至公然作假,普通人无法置喙,但学术共同体非常强大。怀巧作假能够获利于一时,却终究无法欺瞒于一世。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因干细胞论文造假,最后身败名裂,即是前车之鉴。
科研是一个复杂体系,优秀人才是需要的,但寄希望于一两个“大神”的突然发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论文而成大事,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不能否认“大神”的存在,比如潘建伟、马伟明、黄大年等都是以一人之力带动一个学科站到了世界最前沿,但其实他们背后都有一个一流团队。想靠一两个“大神”改变一省一国面貌,举全省之力支撑一个韩春雨,其中风险太大。
板凳要坐十年冷,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如此,对于发展科技亦复如此。科学存在意外的突破,但这需要整体练好基本功。这不是说不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而是说,资源配置要着眼于整体与长远。因为一篇论文就投入2.24亿元预算资金,为作者建一个研究中心,现在看来不过是“拍脑袋”决策。
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需要几代人脚踏实地地努力。特别对于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果老是想着出天才、一步登天,最后可能是原地踏步、不进则退。只有科研作为一个整体上台阶之后,“大神”出世才是可期的,群星璀璨也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