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打击恶意APP 不能陷入“割韭菜”困境

2017-08-02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史洪举

  有关部门不能只是提醒用户卸载了事,更要强化监管力度,提高恶意APP的违法成本。

  7月31日,工信部发布消费提示,第二季度,工信部组织对55款APP进行技术检测,发现违规软件42款,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它应用软件、恶意操控用户手机等问题。(8月1日人民网)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其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恶意APP却乘机而入,成为毒瘤。

  据报道,工信部将恶意APP分为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恶意传播、资费消耗、系统破坏、诱骗欺诈及流氓行为八大类。应该说,很多消费者下载使用过恶意APP,不胜其烦。对此,有关部门不能只是提醒用户卸载了事,更要强化监管力度,提高恶意APP的违法成本。

  实践中,很多APP均由开发者提供给应用商店,然后由用户下载使用。但无论是应用商店还是APP开发者,均应尊重用户权利,不得开发或提供恶意APP。应用商店还需对其提供给用户下载的所有APP尽到审核把关和安全监测义务,及时下架恶意APP。

  遗憾的是,现实中,这些恶意APP却屡屡出现,像“割韭菜”那样难以根除。

  恶意APP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对APP的开发和传播予以规范,尤其是没有惩戒机制。虽然2016年8月1日实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收集、使用用户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经用户同意。安装时尊重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捆绑安装,未经明确同意不得开启搜集位置、通讯录、摄像头等功能。但该规定没有惩戒条款,仅要求应用商店应采取警示、暂停发布、下架等措施。

  打击恶意APP,不能只是提醒消费者卸载了事。有必要出台强制标准,在搜集位置、扣费程序、卸载方法、隐私保护方面设置有利于保护用户权利的底线。凡是突破底线的,不仅应赔偿用户损失,还应被处以高额罚款,且一并追究开发者和应用商店的责任。同时,不妨将恶意APP下载数量作为罚款和赔偿金额高低的依据。这样才能倒逼APP开发者和应用商店尊重市场规则和消费者权利,让人们下载使用APP时不必步步惊心。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