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代工巨頭富士康赴美設廠,子落威斯康辛州,4年斥資百億美元。這天算得上是特朗普上台以來最風光的一天,一來給「美國優先」、「回美國制造」的經濟政策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二來擦亮他「工作創造者」的名聲。同樣的,獲得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副總統、威州州長及眾議院議長站台,郭台銘也算是第一人了。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如此大筆投資花落美國,2300萬台灣人看在眼里鐵定不是滋味,台當局也唯有用「有助台美關系」來掩飾尷尬。
各種商業考量促成投資
從開始鴻海傳出有意投資美國,島內立馬喊出「不要讓郭台銘跑了」,然則官方無動於衷,郭董甚至發怒「如無必要,不回台投資」,不免讓島內反思「誰逼走了郭台銘」;如今,富士康確定出走美國,台灣各界更需反思,富士康為何選擇了美國?
誠然,響應特朗普美國制造政策是其一,但更多的是商業考慮,畢竟商人本性逐利。首先,威斯康辛州為搶奪富士康拿出很多優惠措施,包括投資可獲13.5億美元所得稅抵免、創造就業可獲高達15億美元所得稅抵免,以及購買建築材料可免除1.5億美元營業稅,15年共30億美元優惠,當地招商規格之高、力度之大,顯然不是台灣能媲美的。
除了巨額補貼,美國稅改也是吸引富士康的重要因素,企業所得稅從35%降至15%,這可是一筆天文數字。雖然美國勞動成本較高,但土地成本低廉,再加上這次有政府全力支持,在公共建設上的需求也會得到滿足,抵銷掉多出來的勞動成本。
更重要的是,鴻海的第一大客戶蘋果,占整體業績比重達到54%,已承諾在美國興建「三座大廠」。而亞馬遜、谷歌、因特爾、微軟等客戶同樣在美國,富士康此刻邁出投資美國的重要一步,更能貼近客戶,達成產業鏈集聚效應,省去的不僅僅是物流成本。另外,此次富士康興建的面板廠,大到電視屏幕,小到手機熒幕,而美國正是兩大面板市場之一(另外一個是大陸),且美國并沒有技術先進且大規模的面板廠。
「用腳」對蔡政府投下不信任票
這也是富士康此次不是選在大陸的主要原因,除了大陸近年人工、土地成本上漲因素外,富士康需要布局北美市場。首先,在美國設廠,可以節省面板4.5%的關稅,還能降低物流成本,更因同步設有電視整機組裝廠,產品銷售可以直接從美中放射到整個北美洲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夏普品牌目前在北美銷售為大陸的海信代理,簽約5年,到2020年結束,鴻海集團選這個時點在美設廠,2020年正好可在美銷售夏普品牌電視,也佐證了這個商業考慮。因此,富士康此次赴美,并非所謂的逃離大陸,是著眼北美這個僅次於大陸的電視市場。相反,富士康在陸投資繼續增加,此前才宣布投資610亿元人民幣在廣州新建10.5代廠。
相反,富士康出走美國,郭台銘恨鐵不成鋼,怒懟台當局,更應引起台灣深思。台灣有著嚴苛的環評機制,且政策不穩定,推進速度極其緩慢,不少投資就因為環評數年未果而出走。除了環評,台灣既沒有如此豐厚的優惠,沒有吸引企業的稅制,沒有如此高規格的招商,更沒有電力、人才、土地、水等保障,這些蔡政府都無力改善,不僅富士康出走,外資也望而卻步,甚至有外資有意出脫資產退場。
投資美國,富士康不是第一家,台塑、南亞、台泥、建大車胎早已赴美建廠,但鴻海出走是否會帶來領頭羊效應,台積電、義聯等大企業是否會跟進,是台當局更擔憂的。如今,台灣消費市場萎縮,人才出走、企業外遷,產業空洞化,競爭力急劇下滑,而蔡英文卻繼續熱衷政黨惡斗,繼續鼓動民粹斗爭。試問,這樣的台灣還能留住什麼?是否像國民黨前立委所說的,台灣被自己搞垮了?
鍾智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