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萬青
繼一季度經濟增長6.9%的良好開局之后,昨日剛剛出爐的二季度經濟數據再次傳來喜訊,6.9%的增速雖與一季度持平,但已明顯高於市場預期,令人驚喜。在此之前,不少市場分析認為,基於周期性因素影響以及內地推行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在一季度增長「高光」表現之后,中國經濟將在隨后面臨較大走低的可能。但從二季度系列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不僅短期內增長動能充沛,從長期看亦延續了過去幾個季度以來穩中向好的良好趨勢,穩定性不斷增強。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消費、出口、投資三駕馬車中,消費對增長的「定海神針」作用正越來越明顯,上半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3.4%。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7萬億元,同比增長10.4%,網上零售增長更加迅速,同比增長達到33.4%,消費熱點的持續出現,推動國內消費市場發展火熱。更加令人樂觀的是,上半年內地居民的收入同比增長8.8%,在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7.3%,再次跑贏GDP。加上通脹溫和、就業穩定等因素,消費者信心指數達到113.3%的近年高位,未來內地的消費增長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有望成為內地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
被視為經濟改革重中之重的結構性改革亦初見成效,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供給側改革」均有明顯進展,上半年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6.4%,高於上年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下降,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近一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除舊布新之下,上半年內地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分別同比增長13.1%和11.5%,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0.8%,增速大大高於工業平均增長。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充分顯示了內地經濟的巨大潜力與充沛活力。
但正如官媒指出,「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除了對傳統增長模式仍然依賴之外,金融領域的潜在風險就表現得十分突出。上周末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再次強調了金融風險的危害和隱患,指出「經濟金融經過上一輪擴張期后,進入下行『清算』期」,向市場明白無誤地傳遞出強化金融監管、化解金融風險、提升金融水平的信號。事實上,近年來內地發生的房地產泡沫、股市波動、風險增加、資金空轉、金融腐敗等系列現象,都與金融領域的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內地官方也已在上半年出台系列監管整頓措施,查處了多個重大金融案件。然而,昨日內地股市大幅反常跳水的表現,說明內地金融體系的改革仍將是任重道遠。可以預計,針對金融領域的系列重大改革將會紛至沓來,促進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考慮到中央政府在年初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6.5%,上半年經濟增長6.9%的良好表現,既大幅減輕了下半年的增長壓力,亦為經濟改革留下了充分的回旋空間。對中國經濟來說,經濟增長模式不斷優化,尤其是金融領域的深化改革,或將決定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成敗,提質轉型調結構仍須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