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健
中國游客在澳大利亞悉尼皇家植物園隨地小便,甚至被當地警方逮捕這事兒,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目前涉事的兩名游客已經回國,事情還在進一步處理中。
就在前不久,寧波游客在日本拿走酒店馬桶蓋的事兒同樣激起軒然大波。盡管“故事”的情節各不相同,但都觸動了“丟人丟到國外”這根敏感神經。在我的印象里,最早引發舉國關注的,是多年前發生的中國游客在華爾街騎銅牛的事件,那時候大家還在用博客玩論壇,但憤怒和不齒的情緒依然迅速蔓延。此后,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類似的事件被曝光,比如南京一小學生在埃及神廟刻下“到此一游”,等等。
不管身在何處,出行都要守規矩、講文明,這是常識。而我感興趣的是,這些年來,這一樁樁類似事件的出現,幾乎都依循著一個相同的路徑:事件曝光——媒體介入——群情激憤——輿論討伐。很多時候,甚至成為一種話語游戲,對涉事者乃至整個中國游客群體的貶抑、自嘲甚至是謾罵鋪天蓋地,中國游客素質低下、總是在國外丟人的刻板印象被一遍又一遍地強化,身處輿論風口浪尖的不文明游客當然也沒什么好下場。
游客的不文明現象當然可以也需要批評,但這些年來呈現的一種批評模式和路徑卻顯得十分可疑。每次的表現形式,觀點、結論極其一致,一次又一次,模式和路徑穩定得驚人。可是,這就是中國游客的精準畫像么?我們就要這么一次又一次地重現和參與這樣的場景么?
2012年,兩名英國游客在參加完海灘派對后,偷偷溜入了澳大利亞一個主題公園,偷走了園內的“明星動物”——一只叫做迪克的企鵝。2014年,一名42歲的俄羅斯游客因為在斗獸場的磚墻上刻了巨大的“K”字而遭到逮捕,被罰2萬歐元并處4個月的有期徒刑。今年,中國有一個3000人的龐大旅行團奔赴西班牙,西班牙當地報紙特別指出,如此大規模的活動,中國人開場、散場卻井然有序;現場不僅沒有混亂,還保持了場地的干凈整潔,沒有出現大型活動后常有的一地狼藉,令人印象深刻。法國媒體也稱贊中國游客的心態日趨理性成熟。舉這些例子的目的,不是為了說中國游客比外國人更文明,更無可挑剔,而是希望展示一幅更全面的圖景,這樣,我們對于中國游客素質也能有一個更客觀的判斷。
我自己呢,平時也喜歡旅行,在我看來,這些年來國人到國外旅游總體素質是在提升,而不是相反,尤其是一些自由行的游客,會更加注重自己的舉止和形象。除了言行舉止,中國人對于休閑和旅行的認知也在提升。今年6月,一對來自武漢的、六十多歲的退休夫婦在不會講英語的情況下,上演了一出“美國大冒險”。他們經過拉斯維加斯和黃石公園等地,進行了長達19天、行程4850英里的自駕游,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以“史詩般的旅程”評價這對老人的非凡勇氣。事實上,跳出景點,通過旅行探尋內心的國人越來越多,這種素質的提升,當然也不應該被忽略。
這些年,中國出境游出現井噴態勢,光是去年,出境游就高達1.2億人次。這么龐大的人群,出現一些不文明行為的概率是很大的,對于諸如偷馬桶蓋、隨地大小便之類的行為,我們當然不能掩飾,也應該給予譴責和批評,但無論如何,這不是中國游客的全部,有關中國游客素質的討論,也應該有一個全新的、更好的模式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