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深圳市政協委員施榮忻
再有一年就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20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青年人,包括我在內,都在時代的更替下經歷了很多一生難忘的事情。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到2003年SARS肆虐,再到2007年至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機,香港遭遇了很多來自全球的挑戰和影響,但總體來說,在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社會經濟呈現出和平穩定的發展態勢。
青年問題非港獨有
今年我42歲,已過不惑之年。與很多同齡人一樣,我們在20多歲的時候有幸親歷了香港的回歸,20年的風風雨雨,我們同舟共濟,期間雖遇到過頗具挑戰的情况,但與我們上一代所遇到的戰亂、饑荒、動蕩不安的時代相比,我們這一代人幸福得多。從經歷殖民管治時期到香港主權回歸并實施「一國兩制」方針,是前所未有的經典時刻,一系列的轉型與蛻變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人生經歷。
回歸19年來,從香港層面到國家層面,都對香港的青年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重視。過去,由於歷史原因,部分香港青年缺乏對祖國的認識和了解,在生活上更遇到「學業、就業、置業、創業」的「四業問題」,加上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及其他社會問題的影響,導致一些香港青年因失望而產生不滿。然而憑借十多年來的青年工作經驗,我認為,對於香港青年問題亦無須過分擔心和憂慮。我們應該認識到,香港青年問題有別於近期眾所周知的英國脫歐事件,它并非一個地區、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所獨有的問題。無論歐洲、美國、還是中亞地區,每個時代每個地方的青年人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打一個比方,對於每一個家庭,每一對父母來說,哪一家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會出現自身的問題呢?特別是在多元化社會,網絡通訊極其便利的時代,各種問題將會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客觀的角度,來正視并非香港所獨有的青年問題。
在香港即將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我們應對青年問題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梳理,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同時,也應該理性地認識到,解決青年問題并非一朝一夕,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如同我們在兒時難以接受的事物,在成長過程中便會慢慢理解與接受。我們應站在青年的角度易位思考,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幫助青年成長,增進他們的愛國情懷以及對國家的認同感,這需要大家共同的耐心與努力。過去,中央政府制訂了諸如自由行、CEPA等一系列措施,確實是推動了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要從根源上改善香港青年問題,則需要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從教育、創新創業、實習就業等方面共同着力。
辦好教育推動雙創
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青年工作,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重視青年之培養,辦好教育事業。
香港多數名牌學府,都隸屬於教會旗下,這些教育機構在過去100多年的時間里逐漸發展壯大,確實為香港的教育作出了貢獻。如今,我們要加大力度,紮紮實實發展我們的教育事業,希望能夠聯合并推動有社會責任感的內地企業、愛國愛港人士大力建設學校,為培養愛國愛港新一代共築教育之夢。
二、加強建設社會公共設施,切實改善社會民生。
英國殖民管治時期,港英政府曾以英國皇室、英國社會賢達命名興建了許多的社會公共設施,如維多利亞公園、瑪麗醫院、英皇御准賽馬會等。這些設施都深深地影響着香港人的成長。另外,我們將面臨人口老化,老百姓的醫療費用及孩子讀書的成本百上加斤等問題,因此期望中央政府能夠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為香港市民大力推動建設一批以中國特色命名,具有世界一流設備水平、高質量的社會公共設施,例如醫院、養老院等等,使廣大香港市民都能普遍受益。
三、利用「雙創」機遇,推動青年創新創業。
隨着國家落實「十三五」規劃和全力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為香港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了寶貴的機遇和更廣闊的市場,香港青年迎來了「雙創」的黃金時代。我們要推動香港青年積極開拓創新、干事創業,同時共同維護好《基本法》和「一國兩制」之方針政策,借助搭乘國家經濟發展的快車,踴躍投入到「創新創業」的熱潮當中。但創新創業需要中央和特區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有了政策支持,社會資金才會跟上,香港青年人的雙創之夢才有望實現。
19載光陰如梭,香港特區擁有閃亮的成長軌迹和豐碩的發展成就,也難免面臨各種因素導致的轉型困擾。但是,廣大香港青年愈加明白,青年的命運和香港的命運、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對「一國兩制」毋忘初心、堅定信念,正是確保繁榮穩定、創造美好未來的關鍵所在。我相信有國家和特區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有各界友好人士及前輩的協助、有各界青年朋友的合作,未來的香港青年工作一定會踏上一個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