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 央行旗下《金融時報》10月27日刊發文章援引專家觀點稱,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弱主要是由于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推動美元匯率走強。市場普遍認為,美元走強是本輪人民幣匯率貶值的直接推手,而無關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抑或人民幣匯改進程。再加上美元可能已經接近本輪周期的頂部,人民幣對美元進一步貶值的空間不大。
以下為全文:
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屬正常現象
近期,人民幣匯率頗引人關注。10月2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較前一交易日上漲39個基點,報6.7705,結束此前連續3個交易日刷新逾6年新低的跌勢。10月26日16時30分,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價報6.7686,收復6.77關口,較上一交易日上漲92個基點。
專家表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弱主要是由于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推動美元匯率走強。市場普遍認為,美元走強是本輪人民幣匯率貶值的直接推手,而無關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抑或人民幣匯改進程。再加上美元可能已經接近本輪周期的頂部,人民幣對美元進一步貶值的空間不大。
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表現穩定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日前表示,雖然近期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有所貶值,但對一籃子多邊匯率升值。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的數據,10月份以來,CFETS、BIS和SDR三個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累計分別上漲0.2%、0.2%和0.8%。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始終堅持市場化取向的改革,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去年年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同時列出參考BIS貨幣籃子和SDR貨幣籃子計算的人民幣匯率指數,方便市場從不同角度觀察人民幣有效匯率變化情況。數據顯示,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一直比較穩定。
今年春節以來,我國已初步形成以“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為特征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增強了人民幣匯率的規則性和透明度,市場預期更為穩定,較好地兼顧了市場供求指向、保持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和穩定市場預期三者之間的關系。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日前撰文指出,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存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再加上英國“脫歐”公投、法國恐怖襲擊、歐洲難民問題等事件影響,一些國際儲備貨幣、可兌換貨幣的匯率波動幅度較大。相對于其他國際儲備貨幣、可兌換貨幣,人民幣的匯率比較穩定;相對于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人民幣的穩定性更強。
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表示,10月份以來,隨著美元走強,相比兩周時間便對美元貶值達5.8%的英鎊、貶值3.6%的韓元、貶值3.2%的歐元和貶值2.4%的日元,人民幣對美元1.5%的跌幅仍然稱得上“溫和”。
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相對淡定
離岸市場常被視為在岸人民幣匯率的風向標。今年10月份以來,兩岸匯率價差并未拉大,顯示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相對淡定。專家表示,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企穩回升態勢,人民幣貶值今日已不同往昔。
建設銀行外匯專家韓會師表示,在美元指數大漲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貶值是正常現象。面對持續走強的美元和基本可控的資本外流風險,近期人民幣匯率頻創新低是繼續測試人民幣均衡價位和市場對人民幣貶值忍耐底線的時機。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當前的貶值預期及其帶來的一系列調整,是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逐步“認識”浮動匯率制度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和過程。他強調,市場可能傾向于將人民幣對美元單一貨幣匯率作為人民幣幣值的評價標準,但其實對于匯率而言,市場對其信心歸根結底來源于經濟基本面、貨幣政策態度和對內的幣值穩定。
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
“從較長時間來看,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彈性將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波動率小于絕大多數儲備貨幣,更是遠小于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易綱強調,中國經濟增速保持在6.5%至7%,經濟增速在世界范圍內處于最強勁之列。因此,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與此相關的跨境資金流動方面,統計監測結果顯示,近期我國跨境資金流出放緩。10月份以來,銀行代客日均涉外收入與9月份日均水平變化不大,但日均支出比9月份日均水平明顯減少,涉外收支趨向基本平衡。其中,人民幣日均凈支出比9月份下降超30%,外匯資金由9月份小幅凈支出轉為一定規模的凈收入。王春英表示,8月份以來PMI持續處在榮枯線以上,此外,財政狀況相對良好、金融體系總體穩健、經常賬戶持續順差、外匯儲備依然充裕,這些因素都是支持我國跨境資本流動保持基本穩定的重要因素。
同時,境內外匯市場購匯壓力緩解。10月份以來,銀行結售匯逆差明顯收窄,日均逆差環比下降超過80%,其中,個人凈購匯日均環比下降10%以上。王春英表示,隨著匯率形成機制的規則化、市場化以及透明度進一步提升,我國市場主體的適應能力不斷增強,市場情緒更加理性和穩定。雖然人民幣匯率在外部環境影響下有所波動,但國內市場預期總體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是正常的,也在可解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