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在深圳共同就深港通簽署《四方協議》。新華社記者 孫 飛攝
“通車日”一天天臨近 投資者關注度升溫
深港通,這列“快車”怎么搭
記者 許志峰
深港通是今年資本市場的“大事件”。有關方面明確表示,要“圓滿完成年內盡快開通深港通的任務”。深港通在“通車”后會有什么效應?能帶來多少投資機會?該防范哪些風險?有關專家提醒正在積極“備戰”深港通的投資者,只有做足功課,才能平穩安全地搭乘這列投資“快車”。
資金“南下”還是“北上”
資金流動主要受預期影響。除了估值差異外,更要看A股和H股兩個市場的相對表現
深港通的開通,相當于在深圳和香港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之間搭起一個管道,資金可以更順暢地流動。那么,互聯互通后,資金流動會呈現什么樣的格局?投資者一直很關注。
自今年8月深港通獲批的消息公布以來,香港股市走勢較強,A股則顯得相對波瀾不驚。有人認為,與A股相比,香港股市估值更低,對資金的吸引力大,資金“南下”熱情會更高。更有人擔心,目前創業板市盈率仍在高位,深港通覆蓋了香港市場的小盤股,會對創業板形成很大壓力。
對此,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滕印并不認同。他認為,資金如何流動,關鍵受市場中投資機會和回報的影響。投資回報一方面來自紅利,另一方面也包括市場波動帶來的資本利得。因此,僅從兩個市場的估值角度判斷資金流向,并不全面。
滬港通運行兩年來的資金格局,可以作為預判深港通未來資金流動的參考。
滬港通開通初期,“北上”總額度及每日額度使用率總體高于“南下”,被市場稱為“北熱南冷”。2015年3月底,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募基金參與港股通有關政策后,港股投資需求進一步提振,資金凈流出逐步提高,北上及南下資金規模趨于平衡。從2015年底開始,南下資金超過北上資金。尤其是在今年5—6月,港股通凈買入增幅較大。此后,北上及南下資金規模又大致相當。
對于滬港通的這些變化,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輝分析,資金流動主要受預期影響。今年以來,股市平穩運行,系統性風險相對下降。總體而言,我國上市公司的成長性相對不錯,出現雙向平衡的態勢。
滕印說,資金總是要追求回報最大化,深港通開通后,資金出現單向流動的可能性不大,而是會如滬港通那樣出現階段性變化。除了估值差異外,更要看兩個市場的相對表現。
對A股會帶來啥影響
兩個市場的價差縮小是大勢所趨,但短期內消除市場價差的可能性較小
很多A股投資者也許并不會親身參與深港通,他們更關心的是:深港通開了之后,會給自己在A股的投資帶來什么變化?
長期以來,A股和H股之間一直存在市場價差。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A股市場會比在港股市場貴很多。滬港通開通時,曾有人預期這種價差會迅速縮小甚至消失。然而,兩年來的情況顯示,兩市價差依然存在。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認為,A股和H股存在市場價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內地與香港市場相對獨立,股份不能相互轉換,套利機制不暢,短期內深港通消除市場價差的可能性較小。但從長遠來看,兩地市場聯系日趨緊密,有助于逐步縮小市場價差。
滕印分析,雖然A股比港股估值更高,但不能就此簡單說A股市場不理性,主要還是兩個市場各自供求關系不同,市場化程度也不同。但可以預期的是,未來A股市場會迎來更多制度性變革,伴隨市場化程度提高,A股的估值也將更合理,兩個市場的價差縮小是大勢所趨。
田利輝認為,在我國經濟和國際經濟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深港通短期內不會對A股產生太大影響。長期看,有助于減少A/H價差,增強價值投資理念,提高對于藍籌和高增長型板塊的關注度。
此外,A股公司數量眾多、行業覆蓋相對全面,對中國經濟的代表性更強。中金公司分析員王漢鋒認為,A股市場仍對海外投資者有吸引力。海外機構投資者占比的逐步上升,有望在邊際上改變A股市場以散戶為主的投資環境,改變成交頻繁、換手率高的投資風格,使A股市場更為理性、成熟。
投資風險如何防
要關注“老千股”、長期停牌等風險。應對之策在于謹慎投資,選擇自己了解的股票標的
盡管與A股相比,港股的市場化程度更高,但在港股市場上,也有不少特有的風險陷阱是A股投資者不熟悉的。
“老千股”就是一直被高度關注的風險點。所謂“老千股”,并沒有明確定義和量化指標,一般特征是業績差、市值小、股價低;存在頻繁合股、大比例低價供股或配股的行為;投資者權益可能被大幅稀釋等。一些港股公司長期停牌,也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大不確定性。針對這些風險,深交所《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專門增加相應條款,進行特別提示。
田利輝說,投資者參與深港通,需要了解兩地股市的制度性差異。香港市場也可能存在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而且不乏通過各種財技出老千、欺詐中小股東、掠取市場財富的大股東大莊家。如果盲目投資,小股東可能會觸礁“老千股”,上當受騙,而且往往訴訟無門,難以舉證。投資者防范風險的根本應對之策在于謹慎投資,選擇自己了解的股票標的。
滕印表示,A股和港股的投資文化、監管文化都不同,有些投資策略在A股市場“好使”,但在港股市場,如果不改變思維方式,就會碰壁。比如,A股投資者喜歡炒小盤股,因為A股市場小盤流動性好,這個策略也有效。但在港股市場,很多小盤股流動性很差,“炒小”會遇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