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監管,往往是資本市場“蹺蹺板”的兩極。在經歷了去年的股市危機之后,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監管層在鼓勵創新方面更為謹慎,對于A股、新三板、債市三大領域的監管寬度和深度則層層加碼。
中國證監會上周五公布了首批IPO(首次公開募股)專項檢查成果,同時發布了公司債現場檢查工作的指引文件。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隨后又推出了新三板的“退市規則”。上述三項舉措皆是市場監管常態化的體現,也是激活市場優勝劣汰功能的嘗試。
“監管大年”,這是許多業內人士對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上任第一年的評價。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劉士余近期赴天津、山東、上海等地調研時都在強調市場監管。有機構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劉士余日前赴中信證券調研時明確強調,要加強對A股及新三板市場的監管。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
IPO“打假”
欺詐發行與信息披露違法是A股市場中的“頑疾”,又是注冊制改革要求下,每一任證監會主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欣泰電氣欺詐發行被強制退市,隨后證監會又于6月份專門部署了“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執法行動”。
經過4個月的稽查,首批“打假”成果上周五公布。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介紹,證監會稽查部門近日決定對IPO申報企業龍寶參茸及粵傳媒、*ST烯碳、*ST盈方、匹凸匹、美麗生態等6家上市公司正式啟動立案調查的行政執法程序。這是專項執法行動以來,進入正式立案程序的首批案件。
“從核查掌握的線索情況來看,相關發行人、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的重大嫌疑。”張曉軍表示,問題主要集中在八個方面,包括招股說明書涉嫌虛假陳述、重組標的企業涉嫌欺詐發行、有關收購的披露文件涉嫌未披露重大債務和對外擔保事項、涉嫌虛構境外子公司業務等沖銷母公司巨額財務虧損、涉嫌通過虛構應付款項或虛增其他應收款項抵銷業績下滑、涉嫌在對外投資等業務活動中隱瞞重要財務信息、涉嫌未及時披露公司相關信息發生的重大變化、涉嫌迎合市場炒作熱點等。
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運行規則的核心,監管層已經發現,違規披露的背后往往隱藏著不法關聯交易、違規資金占用、惡性利益輸送等嚴重違法犯罪線索,違規披露的根源是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內部管理流程混亂、風險內控流于形式、合規披露意識淡薄。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追責全面”的調查思路,證監會接下來除了對上述6家公司進行檢查,相關的保薦、審計評估和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也將面臨全面核查。
從近期的監管動作來看,證監會在總結個案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常態化監管制度的思路越來越明確。本輪執法行動正是在前期集中查處6家審計評估機構、嚴查欣泰電氣及其中介機構、終止審查17家首發企業等一系列凈化IPO市場環境的舉措之后,形成的常態化專項執法工作。
債市防風險
先抓個案,再形成規則,凈化IPO的思路也體現在了公司債的監管上。
證監會上周五發布《公司債券發行人現場檢查工作指引》(下稱《指引》),對公司債發行人的現場檢查工作進行規范,統一檢查及處理標準,提高現場檢查效率,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
《指引》明確了檢查對象的選取方式,確立了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的專項檢查及“雙隨機”抽查(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公司均為隨機抽取)等機制;結合公司債券的特點和風險因素,確定了現場檢查的內容與方法,列明了現場檢查中應關注的重點方面及可采取的具體檢查手段。
證監會還明確了進場準備、實施檢查、結束檢查三個階段應開展的具體工作事項和工作要求;框定了針對檢查發現問題應采取針對性措施的相關原則和分工安排。
據張曉軍介紹,這是在總結前期現場檢查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步規范文件。有機構人士今年9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監管層正在組織現場檢查,該消息也得到監管層內部人士的確認。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
該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證監會收緊交易所債市監管不是偶然,而是今年以來“監管組合拳”的一個部分。從IPO專項檢查到債市檢查,監管都在控制風險、收緊約束。“最近山東、安徽、江蘇、天津等多地證監局都在進行債券市場的檢查。”他表示,監管人員不是走過場,進場檢查還要查底稿,如果一家機構本身沒什么問題的話,也至少要一周左右的時間。
“市場上看到一些檢查的消息爆出來,往往容易認為是突發的檢查,但實際上都是布局很久的工作。”上述內部人士還告訴記者,從去年底開始,對債券市場的全面檢查就在進行,由于當前的檢查對專業性要求都很高,除了稽查人員,證監會內部的財務專業人員等也會配合進行檢查。
證監會2015年9月部署各證監局對轄區內部分公司債券發行人開展了首次現場檢查工作,31家證監局檢查105家公司。用了7個月的首次檢查發現了很多問題,涉及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等方面。特別是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證監會發現存在募集資金挪用、轉借他人的情形,以及募集資金購買理財、外匯、結構性存款或暫時轉存至其他銀行等問題。最終11家公司被證監部門作出處罰。
《指引》的下發正是為了形成較為完善的日常監管體系,特別是形成常態化的現場檢查制度。
新三板提質
從擴容開始,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就呈爆發式增長。截至2016年10月20日,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數量已達9216家,且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不過,目前監管層的態度正從鼓勵掛牌向提升存量質量轉變。
有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劉士余近期到中信證券調研時,表達了要加強新三板監管的態度。對新三板而言,市場各方最為關注的問題是提高流動性。但是完善基礎制度、激活優勝劣汰制度,是更需要提前做好的工作。一端是理順入口,另一端就是通暢出口。
上周五晚間,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新三板推出了“退市規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下稱《實施細則》)。
股轉公司表示,出臺《實施細則》的背景,是自全國股轉系統擴大試點至全國以來掛牌公司數量快速上升,海量市場規模已經形成。所以,股轉公司將允許掛牌公司主動申請終止掛牌,同時為健全市場自凈功能,實現市場優勝劣汰,對于不符合掛牌維持條件,以及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掛牌公司“強制摘牌”。
《實施細則》的中的退市規劃,與A股市場在制度設計理念上非常接近。“強制摘牌”主要覆蓋五大類企業,即信息披露嚴重失信、欺詐掛牌、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存在重大違法的掛牌公司。
借鑒A股欺詐發行設立先行賠付基金的制度經驗,新三板還鼓勵市場自愿選擇設立“補償基金”。對實行強制終止掛牌的,股轉系統探索建立了責任主體賠償機制,規定掛牌公司或者掛牌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以及主辦券商可以設立專門基金,對相關股東進行補償。
由于新三板掛牌門檻較低,對財務指標要求不高,有業內人士稱之為先行“注冊制”。不過,隨著掛牌企業即將破萬,股轉系統也提出了財務指標要求。
股轉系統今年9月9日發布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業務問答——關于掛牌條件適用若干問題的解答(二)》,明確掛牌準入涉及的負面清單管理、國有股權批復形式、資金占用、軍工涉密、失信被執行人申請掛牌問題。
其中的負面清單包括,科技創新類公司最近兩年及一期營業收入累計少于1000萬元,但因新產品研發或新服務培育原因而營業收入少于1000萬元,且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于3000萬元的除外;非科技創新類公司最近兩年累計營業收入低于行業同期平均水平;非科技創新類公司最近兩年及一期連續虧損,但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年均復合增長率不低于50%的除外;公司最近一年及一期的主營業務中存在國家淘汰落后及過剩產能類產業等。
“有了這個解答之后,新三板就有了財務門檻。”一位券商新三板高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虧損企業、傳統產業掛牌的要求可能會越來越嚴。